循环平台赋新能 分类工作提质效
发布时间:2025-09-11 10:09:5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为进一步突破垃圾分类“投放易、回收难、减量慢、利用弱”的痛点,深化分类工作精细化、长效化开展,西湖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灵隐街道城市建设管理办,以“循环平台赋新能、分类工作提质效”为目标开展系列活动,通过“便民服务+数字赋能+平台搭建”多维度协同发力,不仅优化了垃圾分类管理,更使得资源回收利用率提升,切实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从“精准分类”向“提质增效”纵深推进。
便民回收“双线发力”打通资源循环“最后一米”
西湖区灵隐街道坚持“便民为先”,构建“线下+线上”联动的回收服务体系,让居民处理闲置资源更省心。线下设立定点回收,在各社区出入口、便民服务中心等关键位置布设回收点,配备专人值守,为居民提供纸类、塑料类等可回收物的即时回收服务;并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等群体,推出“上门回收”贴心服务,居民通过电话预约即可享受专人上门清运服务,切实解决特殊群体的回收难题。线上则依托社群搭建“居民闲置资源共享群”,鼓励居民在群内发布闲置物品信息,通过邻里互助实现家具、家电、日用品等闲置资源的直接流转,减少“闲置变垃圾”的浪费,让资源在辖区内部高效重复利用。
数字赋能“智能回收”实现减量回收“精准高效”
为提升回收效率,西湖区灵隐街道引入盒狸智能回收箱体,以数字化手段为减量回收“添动力”。居民只需按照箱体提示,将可回收物投放至舱门,箱体便会自动称重、核算积分,居民可通过手机扫码查询投放记录与积分明细,积分累计后还可兑换生活用品。同时,后台系统实时对各箱体的投放数据、满溢情况进行数字化监控。这种“智能投放+数据管理”的模式,不仅简化了居民分类投放流程,更实现了可回收物回收的“可视化、精细化”管理,有效提升了资源回收利用率,推动减量回收落到实处。
依托“盒狸循环社”深化资源再利用“绿色实践”
以“盒狸循环社”为载体,聚焦资源循环利用的“最后一环”,通过多元化举措让闲置资源焕发多重价值。居民可将家中闲置的家具、玩具、数码产品等物品送至循环社寄售,经筛选定价后实现“闲置变现”,既减少垃圾产生,又推动物品二次流通;针对回收的书籍,循环社采取“分类处置”模式——一部分品相较好的书籍经整理后纳入资源再利用销售范畴,另一部分则设立“共享书架”供居民免费借阅、交换,既实现书籍资源的价值转化,又让知识在流转中传递绿色理念。这一“小平台”有效串联起“回收—处置—再利用”全链条,真正撬动资源循环“大格局”,让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居民日常。
西湖区灵隐街道通过“双线回收便民化、智能回收精准化、循环平台多元化”的组合举措,有效提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促进闲置资源高效流转与再利用,推动辖区垃圾分类工作从基础分类阶段向减量增效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下一步,西湖区将持续深化现有模式:一是扩大便民回收覆盖面,优化上门回收预约流程;二是丰富资源循环利用平台服务场景,探索引入手工循环制品、环保创意市集等活动;三是强化“家校社”联动宣传,通过垃圾分类实践课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全民参与积极性,以点带面构建“资源减量—高效回收—循环利用”的绿色生态链,为共建绿色家园贡献力量。
(邓虹、夏朝春、虞筱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