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澄合矿董矿分公司:“三问”警醒人心 “同框”亮出新风

发布时间:2025-09-12 15:40:1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清晨7点,陕煤澄合矿董矿分公司调度室内,投影屏上正播放着某矿井顶板事故的模拟动画。五十多名管理干部屏息凝神,直到视频结束灯光亮起,主持人的声音打破了沉寂。

“现在开始‘一案三问’:第一问,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掘二队李队长,请您回答。”

被点名的李队长站起身:“支护强度不够,现场检查不到位。”

“第二问,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必须加强顶板监测频次,完善支护质量验收标准。”

“第三问,下一步打算怎么做?”

“今天班前会就组织专题培训,每班增设一名专职支护检查员。”

这该公司每天调度会的固定环节——事故案例警示教育。自去年推行“一案三问一改变”警示教育模式以来,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常态。

掘一队队长贾永军至今记得第一次被提问时的窘迫。“那天播放的是透水事故案例,突然被点名回答‘下一步打算’,我脑子一片空白。”他坦言,“这种随机提问让人不敢走神,现在看案例视频都会下意识地思考:如果是我的队伍该怎么办?”

这种“倒逼式”教育正在显现效果。据公司安全监察部统计,截至目前全公司已精选学习95起事故案例,336人次在各类会议上进行现身说法。

“以前看事故案例是听故事,现在是照镜子。”掘三队技术员杨飞深有感触,“每次回答‘三问’都像是一次安全考试,答不好不仅丢面子,还可能暴露自己的能力短板。”

“我是运输队司机刘强,昨天违章超速行驶,险些造成事故……”上月的一次调度会上,刘师傅在队长陪同下站在台前作检讨。

“一人违章,全员警示”的曝光机制让违章者“红脸出汗”。违章人员不仅要在调度会、班前会上公开检讨,还要由所在部门正职陪同“同框亮相”。

“第一次陪队员做检讨,脸上火辣辣的。”巷运队队长何福飞坦言,“但现在理解了公司的良苦用心——安全责任不只是个人的事,管理者必须共同承担。”

这种“连带责任”正在形成双向约束。据数据显示,截至8月份,全公司“三违”起数同比下降195人次,降幅达38%。

“老王,你说说看,刚才那个片子里哪个环节出问题了?”

“支护间距过大,验收时没严格把关。”

“说得对!咱们今天的工作面有什么类似风险?”

早晨七点的班前会上,综采二组班长李奔奔正在组织“微型版一案三问”。如今各区队将这种形式带到基层,让安全警示教育延伸到生产最前沿。

“以前班前会就是读文件、派任务,现在成了安全讨论会。”综采二组老矿工张淘气说,“工友们互相提问、交流经验,安全意识真的提高了不少。”

“安全教育的核心是思维方式的转变,通过持续的问与答,我们让干部职工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思考’,从‘事不关己’转向‘以身作则’。”该公司总经理张凡直言道。

随着“以违章为耻、守规为荣”的氛围逐渐形成,该公司的安全管理正从制度约束到文化引领的跨越。正如一位矿工在安全座谈会的发言:“现在不是怕处罚才守规矩,而是真正明白了——安全才是最大的幸福。”(刘航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