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班列北向驰骋,中欧班列“中通道”书写开放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9-12 15:40:1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近日,一列满载山西特色产品的集装箱从大同启程,穿越国境,向着俄罗斯谢利亚季诺疾驰而去。这趟班列的成功开行,不仅打通了晋蒙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全新物流通道,更标志着以二连浩特口岸为核心的中欧班列“中通道”运行线路增至74条,为中国向北开放战略扩展了新版图。

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是联通亚欧大陆的钢铁动脉。从2013年首列班列开行至今,二连浩特口岸中欧班列出入境累计达20000列,运行线路从最初的2条拓展至74条,通达10多个国家的70多个城市或站点,辐射国内24个省份的60多个城市。这条不断延伸的铁路网络,不仅带来了货物与商品的流动,更连接了不同市场与人群,促进了文化的交融与经济的共荣。

透过数字看发展,中欧班列的飞跃离不开铁路政策的持续优化与创新。二连海关推出的“预约通关”“随到随检”“舱单归并”等便利化措施,通过“铁路+海关”数据互联,实现了班列全流程无纸化作业。这些政策红利的释放,让班列在口岸的停留时间从最初的24小时缩短至现在的4小时以内,单日最高可通关中欧班列18列。化繁为简的智慧,体现的是中国铁路通关模式的深刻变革,更是对效率与便利的不懈追求。

中欧班列不仅是一条物流通道,更是一条民生通道、发展通道。从汽车配件、五金工具到纺织用品、小家电,班列上的货物既适配远方市场的需求,也关乎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一列列班列如同经济的毛细血管,将“中国制造”送至亚欧大陆的同时,也带回了班列途经国家的特色产品,丰富了中外消费者的选择。这种双向奔赴的贸易往来,构建起一种互补、互利、互助的新型国际关系。

时至今日,中欧班列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张亮丽名片。它用钢轨丈量着中国与世界的距离,用速度重新定义着国际贸易的流程,用服务践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未来,随着更多线路的开辟与政策的优化,中欧班列必将进一步擦亮中国铁路的品牌,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中国动力”。而这一切,正由每一列鸣笛出发的班列、每一个默默坚守的铁路人共同写就。

大道如虹,通衢向北。中欧班列“中通道”的延伸,不仅拓展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经纬度,更向世界传递出中国愿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的真诚意愿。这不仅是一条通往远方的路,更是一条通向共同繁荣的路。(作者:银曼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