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学子解码乡村振兴:以 “芯” 赋能,守护运河新篇

发布时间:2025-09-15 09:37:5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在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的时代浪潮中,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的本硕博实践团积极响应,于 8月 30日至 31日深入淮安市淮安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芯’护运河安澜・以智启乡村新程”社会实践活动,用青春与智慧为当地发展注入强大的科技动能。

8月30日午后,实践团抵达石塘镇张兴社区后,实践团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率先参观了社区发展史展厅,深入了解基层建设的艰辛历程与辉煌成就。随后,学院与社区围绕乡村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等核心议题展开了热烈座谈,双方就如何利用高校资源推动乡村经济腾飞、培养本土人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成功举行了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为校地长期合作搭建起了稳固的桥梁。这一举措不仅为南邮学子提供了实践平台,更为社区发展引入了高校的创新思维与专业知识。

实践团成员许恒嘉在座谈会上说:“看着家乡的变化,我的感触很深,从泥泞小路到柏油坦途的跨越,从破败的民房到白墙黛瓦的独栋小别墅,看着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现在我们社区不再是当时那个‘贫困村’了!”

次日,实践团的行程紧凑而充实。在车桥镇,他们怀着崇敬之心参观了车桥战役纪念馆,在红色故事的熏陶下,深刻感悟初心使命。同时,实地考察当地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学习基层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后续的实践活动汲取灵感,在参观中实践团成员林昊南同学说道:“我们可以用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知识去帮助提高乡村振兴产业的效率诶,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以后还可以来给这边的小朋友开展芯片知识小课堂,培养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下午,团队转场至平桥镇,沿着京杭大运河开展了细致入微的环境调研与保护行动。成员们认真记录水质变化、沿岸植被覆盖等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运河生态的细节。随后,与乡镇代表共同探讨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的有机结合路径,为运河沿线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并再次完成社会实践基地挂牌,进一步拓展了实践活动的广度与深度。

此次实践活动中,南邮学子充分发挥集成电路专业优势,创新性地将科技与环保紧密融合。通过精心策划的“芯片 +环保”主题宣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村民普及智能技术在生态守护中的应用,激发了村民对科技环保的浓厚兴趣。同时,量身定制标准化巡河记录表,运用专业知识为运河环境监测提供精准数据支撑,为后续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南邮学子以实际行动践行环保使命,用专业所长助力乡村发展。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深化了校地联动,为高校与地方的合作探索出了新模式,更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相信在未来,南邮学子将继续在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两天的社会实践展示了“以‘芯’护运河安澜・以智启乡村新程”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契合。实践团运用科技力量守护运河生态安全,依托智慧手段助力乡村产业升级,彰显新时代青年的创新精神与使命担当。运河是乡村发展的纽带,乡村是智慧落地的赛场,实践团深刻明白乡村振兴需科技赋能、久久为功。团队成员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持续深耕运河保护与乡村建设领域,注入青春智慧,共谱乡村振兴与运河永续发展的新篇章。

(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的本硕博实践团:许恒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