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制螺钿,稚心谢师恩

发布时间:2025-09-16 09:55:3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9月4日,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前夕,南星街道玉皇山社区联合南星街道社区学校、上城区南星环卫所、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和胜利山南小学海月桥校区开展以“匠心制螺钿,稚心谢师恩”为主题,将传统文化传承与食品安全、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禁毒宣传等现代主题教育巧妙融合,为尊师重教赋予了新时代内涵。

活动伊始,工艺指导陈老师为同学们揭开了螺钿工艺的神秘面纱。“螺钿技艺起源于商周时期,盛于唐代,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老师通过精美的PPT和实物展示,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色。在场的同学们无不被螺钿工艺品晶莹剔透、五彩斑斓的华美效果所震撼。

在制作技巧讲解环节,老师耐心演示了选贝、裁切、打磨、镶嵌等关键步骤。“每一片贝壳都需要精心打磨,就像老师培育学生一样,需要耐心和细心。”老师的生动比喻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匠心精神的真谛。同学们认真聆听,不时记录要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最令人期待的实践制作环节如期而至,同学们化身“小小匠人”,在老师和社区志愿者的指导下,动手制作螺钿发夹。原本热闹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砂纸打磨贝壳的“沙沙”声。有的同学仔细挑选贝壳片,想要搭配出最亮眼的色彩;有的同学反复调整图案布局,力求呈现完美造型;还有同学特意设计了简约的花卉、可爱的几何图形,将对老师的祝福藏进每一处细节。“我要把这个发夹送给数学老师,她总是耐心帮我解答难题。”三年级的陈同学一边小心翼翼地粘贴贝壳,一边笑着说道,指尖的动作里满是认真与敬意。

除了精彩的螺钿工艺体验,社区还精心设置了“公益知识小课堂”,将现代教育主题融入实践环节。在食品安全部分,工作人员通过实物对比和互动问答,教会孩子们如何辨别食品标签、合理搭配膳食;垃圾分类环节则直接以制作螺钿产生的贝壳废料为“教材”,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正确分类。

“五水共治”宣传中,陈老师巧妙结合螺类生存与水质的关系,甚至联系到广受欢迎的螺蛳粉美食,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模型展板更直观地强化了节水意识。禁毒宣传部分,街道社工通过讲述“虎门销烟”历史事件和剖析“聪明药”“笑气”等新型毒品的危害,筑牢青少年拒绝毒品的心理防线。

活动结束时,同学们将自己制作的螺钿发夹送给敬爱的老师,表达感恩之情。一件件精美的作品不仅凝聚了学生们的匠心与创意,更承载着对老师们辛勤培育的深深谢意。

此次“匠心制螺钿,稚心谢师恩”活动,不仅是一场传统手工艺的体验,更是一堂融合文化传承与时代教育的综合课程。孩子们在螺钿闪烁的光泽中读懂匠心,在公益课堂的互动中树立意识,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学会感恩。一粒沙中见世界,一片贝中传深情——这场活动以文化为舟、以感恩为帆,让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教育之光。(沈佳盈、李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