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身影深耕水利生态 调研团队为抽水蓄能“护绿”支招

发布时间:2025-09-16 10:41:2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近年来,我国水利能源领域加速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转型,抽水蓄能作为兼具储能调节与生态保护功能的关键设施,其生态化运维需求日益凸显。2023年水利部发布的《水利生态保护专项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强化产学研协同,通过实践调研推动水利生态保护技术落地与人才培养”,为高校团队参与水利生态实践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聚焦抽水蓄能领域的生态保护问题,以实践调研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与技术探索成为重要课题。

近期,为响应行业需求,由孙翊尧担任负责人,吴欣灿等为核心成员的调研团队应运而生。团队依托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重庆城市科技学院的跨校区合作优势,“通过深度调研助力水能生态保护,在实践中锤炼团队能力”为目标,开启了针对抽水蓄能项目生态保护的调研实践之旅。团队成员虽来自不同校区,但均怀揣对水利生态保护的热忱,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与主动探索的精神,快速形成了“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调研模式。

在调研实践过程中,团队以“学思践悟”为核心,实现了个人成长与团队发展的双向突破:

1.多维度调研夯实认知,推动个人能力进阶:孙翊尧主动承担与相关专家的沟通协调工作,沟通能力与问题分析能力显著提升;吴欣灿负责通过对不同电站生态保护方案的对比研究,其数据处理与逻辑归纳能力得到极大锻炼,两人均从“理论型”学生向“实践型”研究者转变。

2.锚定清晰项目目标,凝聚团队协作共识:团队将项目目标明确为“梳理抽水蓄能项目生态保护现存问题,形成可落地的调研建议报告,为行业生态化发展提供参考”。为达成目标,两校成员通过线上每周研讨的方式,打破校区地域限制,团队凝聚力与执行力大幅增强。

3.跨校协同互补短板,实现团队整体成长:团队在调研中建立了“老带新”帮扶机制,孙翊尧、吴欣灿将调研经验分享给新加入的成员,帮助团队快速形成调研合力。从最初面对实地问题的“无从下手”,到后来能够独立完成从调研计划制定到报告撰写的全流程,团队整体调研能力与专业素养实现质的飞跃。

水利生态保护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实践探索,需要高校、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的多方协同。团队的调研实践。其通过跨校区合作实现人才能力提升与团队成长的经验,为高校参与水利行业实践、培养应用型生态保护人才提供了有益借鉴。

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调研成果,推动调研建议转化为实际应用方案,同时持续发挥院校合作优势,吸纳更多高校学子参与其中,以青春力量助力水能生态环境保护,为水利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孙翊尧、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吴欣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