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比安居更重要
发布时间:2025-09-16 10:57:4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期间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让近千万贫困人口告别“穷窝窝”,搬入新家园,迈出了走向新生活的关键一步。如何让搬迁群众从住得下到过得好,成为检验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试金石。
户口本上一个小小的印章,背后是教育、医疗、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部分群众对户口迁移的顾虑,实质是对未来生活不确定性的担忧。政策制定需要更多人情味与灵活性,简化手续只是第一步,通过保留过渡期权益、加强宣传解读等方式,真正打消群众怕失去、怕不适应的心理,才能让户口迁移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实现权益与身份的同步落地。
比户口迁移更复杂的,是治理模式的创新。集中安置区打破了原有的乡村社会结构,成百上千户来自不同地区的群众聚居在一起,从熟人社会突然进入陌生人社会,传统的乡村治理方式难以完全适用。建立新型社区治理体系,需要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多方协同的治理格局;需要推广楼栋长、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治理单元细化;更需要搭建群众参与平台,让搬迁群众自身成为治理的主体,在参与中培养归属感,完成从旁观者到主人翁的转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安心最坚实的基石。社区治理必须与就业帮扶深度融合,精准识别需求,开展定向培训,拓展公益岗位,引入帮扶产业。只有当群众的手头有活干、口袋有钱赚,端稳就业饭碗,心才能真正安定下来。与此同时,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能否跟上,直接决定了社区的吸引力和宜居程度,需要提供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的公共服务供给,让群众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温暖。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的社区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微腐败”的风险不容忽视。住房分配、资金使用、项目安排、补贴发放等环节,事关公平正义,直接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筑牢廉政防线,必须坚持“阳光治理”,将所有公共事务置于阳光下暴晒,以公开透明倒逼公平公正,用扎紧的制度笼子守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系统工程,“后半篇文章”远比“前半篇”更为复杂漫长。只有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安置区都成为充满希望的新家园,让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富宁县纪委监委: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