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映初心 五站绘新篇——从乌鲁木齐铁路变迁看新疆70年奋进路
发布时间:2025-09-17 09:22:5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从兰新铁路铺就第一根钢轨,到“一城五站”撑起立体交通网;从简陋站房里的匆匆步履,到现代化枢纽中的温馨服务,乌鲁木齐市的五座火车站,如同镌刻在天山脚下的年轮,默默记录着新疆70年从闭塞到开放、从落后到繁荣的蝶变。风笛声声里,是交通动脉的强劲跳动;铁龙滚滚中,是各族群众奔向幸福的铿锵足音。
从“第一站”到“连心桥”见证客运之暖。1962年,乌鲁木齐南站(时名乌鲁木齐站)伴着兰新铁路的汽笛声启用,成为新疆与外界连通的“第一站”。2004年定点爆破的轰鸣声里,老站房落幕;如今三层亮堂的站房内,直梯、便民就餐区、免费充电区织就便利网,徐师傅“服务劲头更足”的感慨,道出了设施升级的温度。2016年新建乌鲁木齐站投用,47%的旅客发送量、母婴室里的婴儿床、“天山雪莲”品牌的醒目指引,让旅途更添安心;喀什旅客阿依古丽“对它有感情”的牵挂,更让车站成为跨越地域的“民族团结桥”。客运车站的每一次迭代,都在回应着“美好旅行生活”的向往,让温暖在钢轨间传递。
从“十几种”到“新动能”奠定货运之强。如果说客运车站的变迁暖了人心,那么货运枢纽的崛起则强了新疆发展的根基。乌鲁木齐西站1962年日均接发7对车,如今单日最高到发225对,2024年货物发送量达1261.8万吨;货运品类从十几种增至80多种,变化的数字背后,是“钢铁驼队”的担当。新疆番茄酱、红枣搭乘中欧班列出境,煤炭沿着河西走廊保障能源,棉花、粮食远销各地助力乡村振兴——西站的调度大厅里,每一道指令都在为新疆经济“输血供氧”。乌鲁木齐东站、北站同步发力,货运量较建站初期翻几十倍,共同撑起新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物流格局。
从“零突破”到“新坐标”谱写枢纽之兴。五座车站的变迁,从来不是孤立的故事,而是新疆铁路从“零突破”到“密如网”的缩影。从乌鲁木齐南站的“第一根钢轨”,到乌鲁木齐站的“高铁新速度”,从货运枢纽的“品类扩容”,到全域车站的“功能升级”,铁路网的延伸与新疆的发展同频共振。这些车站不再是单纯的“停靠点”,而是观察新疆交通运输能力的“窗口”,更是丈量经济活力的“标尺”——1930万人次的年发送量、1261.8万吨的货运量,每一组数据都在诉说着新疆的韧性与潜力,每一趟列车都在托举着各族群众的“幸福梦”。
钢轨延伸向远方,初心映照新征程。乌鲁木齐的五座火车站,既是新疆70年蝶变的忠实记录者,更是未来蓬勃生长的坚定同行者。当风笛再次响起,铁龙将继续载着希望与梦想,在天山南北书写更壮阔的发展篇章,让“幸福之路”越走越宽广。(费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