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中医院:打好“控本增效”组合拳,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9-17 14:54:5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在医疗改革不断深化、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控本增效成为医疗机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如皋市中医院立足中医特色,以“增效”为核心引领,将控本增效理念融入医院管理、医疗服务、文化建设等各个环节,打出一套精准有效的“组合拳”,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医特色的控本增效文化实践路径,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而持久的新动能。2025年晋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如皋医院。

筑牢控本增效文化根基

控本增效不是单一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全院上下的“大合唱”。如皋市中医院首先从思想层面破题,推动全院上下形成控本增效的思想共识。

强化宣传引导。通过院周会、科室例会、宣传栏、内部公众号等多种渠道,持续宣传控本增效的重要意义、政策要求及先进案例,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效率至上、效益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使每位职工都认识到控本增效与医院发展和个人利益紧密相联。

树立正确导向。摒弃“重业务、轻管理,重投入、轻效益”的传统观念,将控本增效纳入医院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其作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地位,引导职工从“要我控本增效”向“我要控本增效”转变。

激活控本增效内生动力

“我们所追求的‘效’,是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概念,核心是三个‘效’:医疗效果、运营效率和综合效益。”如皋市中医院院长、心血管科学科带头人吕军说,以管理优化为抓手,三者层层递进,统一于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医疗服务的过程中。

效果—坚守医疗质量的“生命线”。注重质量监管,常态化开展“五合理”管控,即合理诊断、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注重过程质控,定期组织病历质量评审,从源头确保医疗记录的规范性、科学性;注重一线管理,坚持行政查房制度,院领导带领职能部门深入临床一线,现场发现问题、现场协调解决;注重闭环改进:对于所有检查、评审、查房中发现的任何问题,坚决执行PDCA闭环管理(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形成了从发现问题到彻底解决的持续改进机制,确保医疗质量螺旋式上升。2023年,该院成为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单位。

效率—提升资源利用的“周转率”。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让有限的医疗资源服务更多的患者,创造更大的价值。该院对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50万元以上)持极其谨慎的态度,必须进行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和利用率评估,确保每一分设备投资都发挥最大效能。同时,将病床周转率作为科室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引导科室优化诊疗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让宝贵的床位资源能更快、更高效地服务后续患者,减少无效等待时间。

效益—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值”。这里的效益,是经济运营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的有机统一。该院高度重视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大力发展中医养生和“治未病”服务,其效果显著,群众认可度非常高,形成了独特的品牌优势。在保证医疗效果的前提下,强调合理使用医保基金。确保医保基金的每一笔支出都用在“刀刃”上,并通过规范医疗行为,优先选择国家集采、质优价廉的药品耗材,既减轻患者负担,也优化了医院的收入结构。

构建控本增效长效机制

为避免“一阵风”式整改,如皋市中医院将控本增效纳入文化建设长效体系,推动其从“阶段性举措”变为“常态化习惯”,让科学的“控本”为“增效”提供动力和保障。

通过指挥棒引导。将成本管理水平直接与各个管理单元(科室、病区)的绩效分配挂钩。通过绩效指挥棒的作用,引导全院医务人员主动关注成本、节约成本。鼓励职工从“随手关灯”“按需领用办公用品”等小事做起,让控本增效融入日常工作,形成“节约-发展-共享”的良性循环,营造“人人讲节约、事事求高效”的浓厚氛围。

实施精细化运营。在所有病区派驻专职的运营助理,成为连接临床与行政、医疗与运营的桥梁和纽带,协助科主任、护士长进行精细化的成本核算、流程优化、资源调度。建立控本的实时跟踪与评估机制,常态化监控各项成本指标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预警异常、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将成本控制从事后统计变为事中管控、事前预测,并依托中医诊疗技术“简、便、廉、验”的特点,大力推广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中医适宜技术,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降低医疗耗材使用与设备投入成本,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运营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长效化机制,巩固发展新动能。如皋市中医院已将“控本增效”理念融入医院发展全过程,建立“月度分析、季度考核、年度评估”的长效监督机制,成为一种深入骨髓的管理文化、一种全员共识的自觉意识、一种自然而然的日常行为习惯。院领导表示,医院将始终以“增效”为引领,不断深化控本增效与中医文化的融合,探索更多“降本、增效、提质”的创新路径,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为守护群众健康贡献如皋中医力量。(如皋市中医院:文/丛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