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重塑高校绩效评价体系 赋能教育资源精准配置
发布时间:2025-09-18 14:34:3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随着高等教育领域财政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成本核算已成为提升高校绩效评价科学性、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核心抓手。2022年财政部印发《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具体指引——高等学校》,为高校开展系统性成本核算提供了制度遵循,标志着我国高校绩效管理正式进入成本量化新时代。这一变革不仅重构了高校绩效评价的底层逻辑,更通过全要素成本管控推动着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
成本核算构建绩效评价三大作用机制
高校成本核算就是利用事先搭建的成本核算平台,有效调集成本要素、成本中心、成本对象,按照一定的规则计算汇集各种成本数据。成本核算通过建立量化分析框架,为高校绩效评价注入了科学内核,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在绩效评价量化基础层面,成本核算依托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体系,将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活动的资源消耗进行全口径归集与分摊。按照《高校指引》要求,高校需对教育培养成本、科研项目成本、行政管理成本等进行精细化核算,形成可直接用于绩效分析的成本数据链条,使原本模糊的投入产出关系变得清晰可测,为设置经济成本类绩效指标提供了数据支撑。
在资源配置调节层面,成本核算构建了成本绩效联动的资源分配机制。通过核算不同学科、专业、项目的单位成本,高校能够识别资源消耗与效益产出不匹配的领域,为预算编制提供精准依据。辽宁省开展的省属高校成本绩效试点中,通过制定学科门类成本系数和综合分配系数,将成本核算结果与财政拨款直接挂钩,实现了按成本效率分配资源的改革目标,使绩效评价从单纯的结果考核转变为资源配置的动态调节工具。
在管理闭环构建层面,成本核算形成了核算-评价-改进的绩效管理闭环。通过建立全周期成本管控流程,高校可对绩效目标实现过程中的成本偏离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教学科研活动中的资源浪费问题。成本数据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能够客观反映各单位的管理效能,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提供确凿依据,推动绩效改进措施的精准落地。
成本核算驱动绩效评价实施多维成效
成本核算机制的全面落地,已在高校绩效评价实践中显现出多重积极成效。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方面,成本核算有效提升了高校资金配置的精准度。通过厘清各类办学活动的成本构成,高校能够压缩非必要开支,将资源集中投向核心教学科研领域。财政部数据显示,自《高校指引》实施以来,高校公用经费浪费现象明显减少,生均教学投入占比平均提高3-5个百分点,财政资金向教学倾斜、向科研聚焦的导向更加鲜明。
在绩效评价体系优化方面,成本核算推动评价指标从数量导向转向质量效益导向。传统高校绩效评价多侧重招生规模、科研论文数量等量化指标,成本核算引入后,生均培养成本、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效率、教学设备利用率等成本效益指标成为评价核心,促使高校更加注重办学质量与投入产出比的平衡。部分省份已将成本利润率、人均科研产出成本等指标纳入高校绩效考核体系,推动评价维度更加全面科学。
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成本核算为学科专业结构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对比不同学科的生均成本与社会贡献度,高校能够科学调整专业设置,淘汰成本高、效益低的专业方向,重点发展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这一机制有效促进了教育资源与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的精准对接,使高校人才培养更符合产业发展需要。
现实挑战与优化路径展望
尽管成本核算在高校绩效评价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实践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核算体系复杂性是首要难题,高校办学活动涉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个维度,高校经费主要来自财政拨款、校企合作科研、社会团体等,缺乏相应的监管和财务公开,科研更是以结题标准为导向,忽视科研成本核算,经常出现科研经费常年累积、经费使用无效等。数据采集也是一大瓶颈,部分高校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未实现互联互通,成本数据需人工汇总核对,影响核算效率与准确性。
针对这些问题,优化路径已逐渐清晰。技术赋能是提升成本核算效能的关键,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成本核算中的应用,建立一体化智慧成本管理平台,可实现财务数据与教学、科研、资产等业务数据的实时对接,自动生成成本核算结果,使核算效率提升,数据准确率大幅提高。
制度完善是保障成本核算长效运行的基础。需要进一步细化成本核算具体操作指南,明确各类成本的归集范围和分摊方法,特别是对科研间接费用、跨部门共享资源成本等难点问题作出统一规定。同时应建立成本核算与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的衔接机制,确保成本数据能够有效转化为绩效评价依据和预算调整参数。
能力建设是提升成本核算质量的支撑。高校需加强财务人员成本核算专业培训,培养既懂财务会计又熟悉高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要强化全员成本意识,通过政策宣讲、专题培训等方式,使成本管控理念深入教学科研各环节,为成本核算与绩效评价的深度融合营造良好环境。
展望未来,随着政府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成本核算在高校绩效评价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下一步应推动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的深度融合,建立成本必核算、绩效必评价、结果必应用的全流程管理机制,使成本数据真正成为高校决策的导航仪和绩效提升的催化剂。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绩效评价更直观,有利于各部门加强对成本的重视,提升高校节约成本,加强高校经费使用效益。(李海杰、渭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