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眼成绩单:见证铁路运输发展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5-09-22 10:02:5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8月31日,2025年暑运正式画上了完美句点,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约9.4亿人次,首次突破9亿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单周客流量均在1亿人次以上,日均客流量约1500万人次,较2025年春运日均客流量高出220万人次。

今年1至8月,全国铁路运输成绩斐然,客运货运亮点纷呈,彰显出强大的发展活力与潜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不仅是铁路部门的一份亮眼答卷,更是国家发展进程中的生动注脚。

客运数据一路飘红,展现出旺盛的出行需求与经济社会的蓬勃朝气。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2亿人次,同比增长6.7%,创历史同期新高,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127列,同比增长7.7%。这一数据背后,是民众生活水平提高、出行意愿增强的体现。随着经济的稳健发展,商务出行、旅游度假、探亲访友等活动愈发频繁,铁路以其安全、便捷、高效的优势,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方式。广深港高铁、中老铁路分别发送跨境旅客2115万人次、17.4万人次,见证着区域间交流合作的日益紧密,跨境出行需求持续攀升。而开行旅游列车1551列,同比增长26.1%,更是为旅游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让铁路与旅游深度融合,实现“坐着火车去旅行”,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出行体验,也带动了沿线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成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新引擎。

货运领域同样成绩卓著,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筑牢根基。国家铁路发送货物26.83亿吨,日均装车18.4万车,同比分别增长3.5%、4.3%,铁路货运的稳定增长,保障了各类物资的顺畅流通,特别是在基础工业原材料运输方面,煤炭、钢铁、矿石等物资运输有条不紊,确保了工业生产链条不断,对稳定制造业、建筑业等产业发展起到关键支撑作用。铁水联运集装箱货物1148万标箱,同比增长17.5%,这是铁路部门积极推动多式联运发展的成果,打破不同运输方式间的壁垒,实现铁路与水运无缝衔接,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让货物运输更加绿色、高效,为企业降本增效,增强市场竞争力,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添砖加瓦。铁路物流金融授信总额230亿元,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解决资金周转难题,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体现了铁路在服务经济发展中的综合保障能力。

铁旅融合促发展,积极推出务实举措全力提升客货服务水平。暑运期间加增银发列车、研学专列、康养旅游列车等特色客列,全国铁路开行直通旅游列车同比增长1.2倍,新疆,伊宁、阿勒泰、喀什等南北疆旅游热门方向加开列车1200余列,并开行南北疆线路银发旅游专列21列;在长三角地区,假日旅游列车密集开行,铁路部门还联合地方打造了多种旅游消费新场景。国铁武汉局武汉站等各大车站加强与公交、地铁等地方交通部门协同联动,共享客流信息,确保有序接驳;国铁兰州局在兰州西站、银川站等主要枢纽站增设快速换乘通道,减少中转时间;国铁昆明局在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上提供“丝路漫游”二维码扫码服务,扫码即可获取中、老、英三语出入境卡填记模板等资讯。

全力保障重点物资运输,为国内保电保供、国际互促发展稳定蓄能。发送煤炭13.8亿吨,其中电煤9.4亿吨,在迎峰度夏等关键时期,全力保障能源供应,确保电厂存煤充足,为电力稳定供应保驾护航,关系到民生用电和企业正常生产用电,是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的能源基石。同时,中欧班列、中亚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中老铁路跨境货物列车稳定开行,在国际经贸往来中扮演重要角色,搭建起连接国内外市场的物流桥梁,促进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推动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合作,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正值秋雨泛滥时期,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国铁集团工作会议精神,强化汛期铁路安全监管坚持“五个聚焦”,持续深入排查风险隐患,针对洪涝、台风、地质等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扎实开展防洪基础工作,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全力保障国庆中秋假期运输安全稳定有序,为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交出亮眼答卷。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侯马北工务段:王妙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