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煤入湘开辟能源保障新通道,铁水联运谱写运输变革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9-22 10:10:2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一列满载新疆煤炭的铁水联运专列从长沙新港专用铁路线缓缓驶出,标志着新疆到湖南的“铁-水-铁”联运通道正式贯通,这不仅是一条物流新通道,更是区域能源安全保障的战略大动脉。
9月4日15时38分,首趟“疆煤入湘”铁水联运专列从长沙新港专用铁路线驶向大唐华银金竹山电厂,预计16小时后抵达目的地。
这趟专列的成功开行,标志着“疆煤入湘”铁水联运通道正式贯通。它完成了从新疆到湖南电厂的首次“铁-水-铁”联运旅程,为湖南省能源保供开辟了新通道。
能源战略调整,新疆煤炭成为湖南重要能源来源。湖南省作为能源消费大省,电煤需求量大,传统上主要依赖晋陕蒙等地煤炭调入。随着国家能源战略调整和运输结构优化,新疆煤炭资源逐渐成为补充湖南能源缺口的重要来源。2024年疆煤入湘量已达821.5万吨,约占湖南省外煤调入总量的11%,同比增长3-4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表明,新疆煤炭在湖南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正在提升。
传统运输模式,成本高且对环境影响大。在此次铁水联运通道开通之前,疆煤入湘主要采用两种模式:一是新疆至省内电厂专用铁路的铁路直达模式;二是由新疆铁运至重庆,船运至湘江沿岸码头,最后经公路运至各个电厂的“铁-水-公”模式。这两种模式都存在物流成本较高、对环境的影响较大的问题。特别是“铁-水-公”模式中公路运输部分,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带来了货物撒漏、扬尘等环境污染问题。
铁水联运,创新模式带来多重效益。此次采用的“铁-水-铁”多式联运模式,相比传统运输方式展现出显著优势。成本大幅降低,相较铁路直达运输成本降低约21%。对比“铁-水-公”模式,铁路成组运输能大幅提升运能利用率。环保效益显著,有效减少货物撒漏和扬尘,降低环境污染,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保障能源安全,为湖南省内能源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协同联动,打通铁水联运“最后一公里”。此次专列的成功开行是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与港口、用电企业协同联动的成果。充分发挥了铁路运输运能大、成本低、安全性高的优势,有效衔接水运干线,打通了铁水联运“最后一公里”。这种协同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也为其他地区的能源运输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欧阳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