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看家本领 干好“家门口的活”

发布时间:2025-09-22 10:39:2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向基层延伸,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能力素质的“大考”。我们手里的“看家本领”——对政策理论的理解、对党纪法规的掌握、对监督执纪的把握,直接关系到“家门口”的监督能不能到位、群众的急难愁盼能不能解决。

“读原著”更要“悟原理”。学习不能停留在读过了、学过了,关键要琢磨透“为什么这么说、对基层有什么要求”。要紧密结合基层实际,深入思考“为什么监督、监督什么、怎么监督”等根本性问题。比如,“各级党委特别是市县党委要把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常态化地抓,让老百姓可感可及”。落实到本地区,就应该深入思考惠民惠农政策落实、村集体“三资”管理等方面存在哪些突出问题,监督的重点在哪里、突破口在何处。只有把理论和基层实际拧成一股绳,才能真正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学法规”更要“会用尺”。基层监督执纪面临的问题,往往不是单一条款对应单一行为,而是多个条款交织于一个场景。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学法规的本质是要从法规学习者转变为实践者,在具体实践中,要求我们既懂廉洁纪律,又懂职务违法认定,还要结合当地经济水平、群众反映判断情节轻重。学法规不能只“钻进去”背条文,更要“走出来”练实操,对于重大项目建设,提前对照法规梳理风险点;处理信访举报,对照条款分析问题性质。多在实践中“量一量”“比一比”,才能把法规的“尺子”用准、用活,让监督执纪既合规又接地气。

“析案例”更要“照镜子”。典型案例是最好的“反面教材”。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要摒弃“看热闹”的心态,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每学习一个案例,都要深刻反思自身是否存在类似问题、是否有潜在倾向,并加以约束和改正。

同时要深入分析案件发生的深层原因、违纪违法者的心理蜕变过程,反思本地区是否存在类似风险隐患,现有监督措施是否存在漏洞。不能只满足于“看完就算”,要通过案例学习举一反三,完善制度机制,真正做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

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守的是一方阵地,护的是一方百姓。把“看家本领”练扎实了,才能在监督执纪一线挺直腰杆,才能把“家门口”的事办明白,让基层群众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正风反腐就在眼前,做党和人民信得过的忠诚卫士。(马关县纪委监委:张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