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渔港迸发经济活力

发布时间:2025-09-22 15:53:5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清晨的朝阳洒落在静谧的海面上,轰隆的马达声,打破了渔港的宁静,一艘艘满载鱼获的渔船竞相驶入港内,停靠在万宁乌场一级渔港C区码头,石斑鱼、马鲛鱼、带鱼、鱿鱼等活蹦乱跳的鲜活渔获扎堆上岸,收鱼、称斤、打包、装车,渔民忙得不亦乐乎,人声鼎沸的现场满是幸福的“渔”味。

由中交三航局承建的万宁乌场一级渔港项目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点工程,是目前海南省水域面积最大的综合性渔港。“供渔民使用的公益性渔业码头其实并不大,泊位总长约640米,但能够保障整个南海中南部约4万艘长期作业渔船的补给,对于周边渔港经济区的发展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项目经理张曰瑞介绍道。

以前这里有一条仅能单向通行的小路,连接着300米长的简易小码头,渔民出海靠船卸货都依靠它,渔获期间常常造成堵塞。每有刮风下雨,商贩都不愿前往码头收购,辛苦捕到的海鲜却不新鲜了,成为渔村致富路上的“绊脚石”。

在家家户户几乎都靠打渔为生的乌场村,建一座路宽能避风的渔港是几代人的梦想。“你们干快点啊,现在正是捕捞的黄金时期,乌场不能停靠,我们就要转到港北上下,每天出海要多跑四五十公里,一船货成本还要增加两三百块。要是船体再有个修修补补,这成本可多了去了。”项目部正式启动旧码头改造修建之时,渔民们忍痛配合的场景像沉甸甸的大石头,压在张曰瑞心头。

工程要建设,渔民也要维持生计,张曰瑞决定在两难中找到平衡。“工程建设不能停,但推进的过程中,我们要保障渔民生计,更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张曰瑞的想法得到了项目班子的一致认可。项目部第一时间调整施工计划,利用部分未改造码头及后续陆续完成部分已建成符合船舶停靠标准的码头无偿提供给渔民使用,并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完成通往码头的便道施工,6米宽的水泥地伴有临时照明,现场设置若干指示牌,标明了不同时段进出渔港的路线、安全注意事项、现场服务联系电话,并在休渔期安排机械设备帮助渔民吊装渔船上岸维修养护,项目团队用真诚真挚的实际行动换来了渔民的信任和支持,现场施工的摩擦争执迎刃而解。

除了竭尽所能为渔民提供便利,项目党支部书记何锁记还想着利用工程建设,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帮助渔民就业。渔民殷泽厚是一家五口之家的唯一劳动力,靠打鱼维持家用,但因为疫情收入不佳,生活窘迫。“父母要看病吃药,儿子要上学读书,都等着钱用呢。”殷泽厚对上门了解情况的何锁记满脸愁容地说道。情况类似的渔民在村里不仅一户。

经过项目班子讨论通过,不仅要“授之以鱼”帮助村民度过眼前的难关,更要“授之以渔”让他们具备获得稳定的收入的能力。“恰逢项目上缺混凝土工,我们也特意选派一名老师傅对他们进行岗前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很快就通过了考核,顺利上岗。”何锁记笑着说道。“一个月6500元的收入,工作就在家门口,方便照顾家人,生活还有了保障。”有了一技之长的殷泽厚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从码头桩基打桩到防波堤抛填安装沉箱、码头面板浇筑,渔港建设过程中,殷泽厚等百余名当地居民从见证者变为了建设者。

渔港对于乡亲们来说不仅是停泊渔船的庇护所,更是“致富”的发源地。“订单已经提交,定金也打过去了,估计明年渔港建好,我家的新船也就造好了。”渔民李树卫说起正在建造的1098吨大船,激动不已。谈及未来,他按捺不住,“造大船,闯深海,捕大鱼。”(葛春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