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松街道推出“劲情聊”议事协商机制
发布时间:2025-09-23 09:17:3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傍晚时分,劲松街道磨房北里一区的居民议事厅里坐得满满当当。有人抱着小孩,有人提着购物袋,大家回家路上顺路来“聊一聊”。在议事桌上,摊开的是一份《物业服务标准清单》——灯坏了多久能修、楼道多久打扫一次、安保巡逻间隔多长时间……这些琐碎的细节,被一条条写进承诺,也被一双双眼睛盯得仔细。
“以前觉得说了也白说,现在真能看见变化!”听完物业公司的承诺,张阿姨投下了一张赞成票。这一张小小的选票,见证的不只是一个老旧小区环境的改善,更折射出基层治理方式的改变。
磨房北里一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设施陈旧、物业缺位,困扰着居民多年。2025年,依据区房管局的统一部署,磨北一区成为劲松街道标准化物业工作的试点,但从“免费”到“付费”,不少居民心里打鼓。
怎么办?“劲情聊”机制登场。
在“征”的环节,社区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广泛征集意见,居民诉求被整理进“民情台账”。“研”的阶段,社区党委搭台,邀请物业公司进行政策宣讲,用真实案例让居民理解物业服务的价值。“商”的环节最具特色,9场居民扩大会上,大家轮流发言,20多条意见直指楼道堆物、车位紧张、电梯维护、绿化提升等痛点。物业公司当场“接招”:能立刻解决的立下“军令状”,需要长期推进的画出“路线图”,律师则把“权责边界”讲清楚。
而进入“行”的阶段。物业公司推出“5+20+N”服务承诺——5分钟内响应、20分钟内上门、N项诉求当场解决或明确方案。实施以来,物业累计响应居民诉求385件,案件数量大幅下降,居民满意度明显提升。
半年后,迎来投票时刻。“察”环节注重常态监督。采取“固定点位投票+入户走票”相结合的方式,专人负责统计、扫描、入户,社区全程监督,确保数据精准高效。整个过程体现“溯”的延续性,社区党委整理议事过程,将实践经验固化为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从“解决一个问题”到“建立一套机制”的治理升级。结果显示,投票参与率和同意率“双双超过三分之二”,符合引入标准化物业的法定要求。
“从观望到发问,再到主动出点子,居民心态的转变就是‘劲情聊’的密码。”社区干部说。
劲松街道的协商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1986年,劲松中社区退休老人们自发组织“老年聊天会”,在闲话家常中发现问题、商量办法。没有门槛、不设拘束,真心话、家常事,成为邻里治理的突破口。这种“烟火气”的治理模式,逐渐积累成宝贵经验:居民在轻松氛围中敢于表达,问题在平等交流中找到出口。几十年间,这种“小院议事”的探索,逐渐沉淀为社区治理的土壤。
2024年,劲松街道整合零散的居民议事活动,正式推出“劲情聊”品牌。它不再是零散的“帮忙解决”,而是制度化的“闭环治理”。其中,“‘劲’是劲松的劲头,也是治理的劲道;‘情’是邻里温情,更是共情;‘聊’是沟通,把问题聊开,把方案聊拢。”劲松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劲情聊”确立了“三阶六步”工作法:议前,征:提议有渠道;研:议前有准备;议中,商:议事有规则;行:解决有方法;议后,察:过程有保障;溯:效果有反馈。这一套流程,让协商民主真正“落地有声”。
如今,走进700平方米的“劲情聊”居民会客厅,墙上的照片记录了几十年的变化:从几位老人围坐的黑白影像,到如今配备数字化设备的红色议事厅。这里,既是历史展示馆,更是居民议事、文化交流、社区活动的重要阵地。
在首城社区,520米的“投诉巷”通过20余场议事会,变成了居民眼中的“心动街”;在百环社区,上百户居民的上下水管改造顺利完成,还催生了居民自发组建的“邻里维修队”;在八棵杨社区,“有劲小哥”团队成为社区合伙人,让更多新就业群体找到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式。
在百环社区,上百户居民的上下水管改造顺利完成,还催生了居民自发组建的“邻里维修队”;
在八棵杨社区,“有劲小哥”团队成为社区合伙人,让更多新就业群体找到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式。……“有事就去‘聊一聊’,心里亮堂,社区才像家。”这是不少居民的共同心声。
“社区治理不是谁说服谁,而是把‘你们’和‘我们’变成‘咱们’。”劲松街道负责人说。
“劲情聊”不仅解决了一件件具体问题,更塑造了一种共治共享的治理生态。在这里,居民不再是治理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建设者,甚至监督者。物业公司、律师、企业代表等不同主体,也通过议事平台找到彼此间的平衡。一年多来,“劲情聊”平台推动解决治理难题上千件。居民们的心态实现了三级转变:——起初,他们抱着怀疑观望;中途,他们凑上前提问;最后,他们主动出点子、帮着协调。从一张选票到一个机制,从一条小街到一个城区,“劲情聊”让共治共享变得可见、可感、可参与。
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折射出“五宜”朝阳的治理方向: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商。治理的力量从政府单一推动,转变为多元合力共建;城市的温度,从“设施更新”延伸到“心灵契合”。
如今,“劲情聊”机制正在向停车管理等更多场景推广。一个街道的探索,正在成为一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注脚。从“老年聊天会”的竹椅茶盏,到“劲情聊”的数字议事厅,劲松街道用几十年的探索告诉人们:共治共享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身边的改变。(图文:姚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