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 也需要“修脚”?检修车间里的“检修大师”太给力!

发布时间:2025-09-24 09:21:4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跑久了路会磨脚,火车跑多了也得给“脚”做保养!这里说的火车“脚”,就是支撑列车飞驰的轮对。当列车经过长时间运行,轮对会出现磨损、剥离等痕迹,影响行车平稳与安全。在检修车间,一群被称为“钢铁医生”的镟轮工,凭借精湛技艺与毫米级精准,操控专业设备为火车轮对开展“精修手术”,全力保障每一趟列车安全出行。

清晨时分,几个轮对缓缓推入镟床内,走近观察,轮对踏面布满凸起的痕迹,边缘还带着翘起的卷边,如同人长时间行走后磨伤的双脚。此时,镟轮工们已穿戴好防护装备,推着工具车来到列车旁,一场为轮对“焕新”的检修作业即将拉开序幕。

检修车间内,几台镟轮机床整齐排列,这些被镟轮工们称作“修脚仪”的设备,正是轮对修复的核心武器。00后的镟轮作业人员王文鑫率先蹲下身,将轮径测量仪精准贴在轮对踏面上,目光紧紧锁定仪器显示屏。“轮缘厚度 28.3毫米,比标准值薄 1.2毫米;踏面椭圆度 0.4毫米,超出标准 0.1毫米。”王文鑫一边报出数据,一边示意搭档王晓明记录,“这组轮对老茧不少,得进行精细修复。”

王晓明迅速拿出样板尺与塞尺,反复比对轮对细节,连 0.01毫米的缝隙都不放过。“轮对参数直接关系行车安全,测量必须零误差。”说着,他将测量数据逐一标注在检修记录表上,为后续镟修作业提供精准依据。

测量工作结束后,他们将轮对固定在镟床上。随着王文鑫按下控制台启动按钮,“嗡——”的机械运转声瞬间响起,轮对缓缓悬空转动,车刀如同待命的“手术刀”,缓缓向轮对踏面靠近。当车刀与轮面接触,“滋啦”一声脆响,高温铁屑随即从接触点喷涌而出。

作业过程中,王文鑫始终保持高度专注,双眼同时紧盯操作台数据与转动的轮对,左手轻握操纵杆微调车刀角度,右手握着弯钩及时清理车刀旁堆积的铁屑。“这些铁屑温度高达两三百度,不及时清理会粘在轮面上造成二次损伤。”他解释道,除了用眼睛观察,耳朵也要时刻待命,“机械运转声均匀,说明轮面材质稳定;一旦声音变尖,很可能是轮对内部藏有剥离或擦伤。”

果然,没过多久,一段带着黑色斑点的铁屑落在传送带上。王文鑫立即按下急停按钮,拿起手电筒仔细检查轮面,很快发现一处细小凹坑。“这是机车运用时造成的缺陷,必须多镟掉 0.5毫米,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他迅速调整车刀切削深度,搭档王晓明则重新测量轮对参数,确认无误后,镟床再次启动。

车间内,传送带持续运转,铁屑源源不断地被输送至收集箱。此时,王文鑫的工作服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背上,指尖因长时间握持操纵杆微微发白,但他脸上始终带着专注的神情。“你看,轮面越来越亮了,马上就能变身了。”他指着转动的轮对笑着说,“轮对镟修有严格标准,一次最多只能削掉 3毫米,同轴两个车轮的直径误差不能超过 0.5毫米,必须注意每一个细节。”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精细作业,最后一段铁屑落下,轮对停止转动,车刀缓缓退回原位。他们立刻上前开展验收,轮径尺显示1225.0mm,第四种检查器显示轮缘厚度 29.6 mm、高度28.0mm,符合要求;王晓明将样板尺紧贴轮对踏面,从不同角度观察,确认两者间没有一丝缝隙。“文鑫,合格啦!这‘脚’修得太完美了!”

再次核对数据无误后,两人合力将轮对从镟床上推出。阳光透过车间窗户洒下,落在锃亮的轮面上,反射出耀眼光芒。王晓明轻轻推动轮对,“呼呼”的转动声清脆均匀,再也没有之前的杂音。“这组修复后的轮对,还能再跑十万公里!”王文鑫拿起抹布,仔细擦拭轮对上残留的铁屑与油污,语气中满是自豪。

此时,另一组待修轮对被缓缓推至镟床旁,“嗡——”的机械运转声再次响起,新一场轮对“焕脚”作业又将开始。镟轮作业人员迅速围拢过来,手中动作麻利又精准。

在暑运高温和生产上量的双重考验下,机车“脚下”压力陡增。在他们手下,日均4根轮对的镟轮量,在整个暑运期间共镟出120多根,这背后是每一次精准“修脚”的匠心坚守。这群镟修作业人员用专注与汗水为每一根轮对“焕新”,让安全始终在线,为暑运铁路大动脉的畅通无阻,筑牢了坚实可靠的安全防线。(作者: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