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破难关,科创绘就蓝天卷

发布时间:2025-09-24 11:16:3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近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西宁曹家堡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航站楼站前交通系统工程施工及管理总承包项目投运,T2、T3航站楼间的环形交通网络正式形成,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节点振翅腾飞。

项目由综合交通中心(GTC)和高架桥组成,GTC地上4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17.3万平方米,高架桥总长4.7千米,桥面铺装面积6.9万平方米,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大箱梁结构,下部结构采用双层框架门墩或独柱墩。

项目深度优化BIM管理,全方位布局与精准施策,大力推广BIM深化设计、数字化管理等应用,结合现场的实际应用和模型运营管理的需求,建立相应模型研讨交叉施工流程,采用多项技术赋能项目智慧建造。

采用低水化热水泥,掺入水泥用量35%的,粉煤灰、矿粉取代水泥,并掺入减水剂延缓水泥水化热的释放。

研发一款针对模架支撑体系成本智能优化系统,利用可视化数据对不同方案,进行工程量与成本最优比选,提高方案设计效率。

采用青海省内首次的贝雷架上搭设4.5米调平层,解决了因空间受限造成的架体搭拆难题,项目创新研发出一种西北地区首次采用的一种可伸缩装配式免焊接的钢管柱平联标准节,保证了安全质量。

项目团队采用转换梁将荷载转换到箱梁腹板上的方式,解决下层桥面承载力有限难题,针对狭小受限空间钢连廊,组配了分次顶升、两端空中二次施焊组装工艺,控制施工过程中的精度,提高施工效率,以数字技术驱动智能决策与工艺革新。

项目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深度融合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技术,针对高填方复杂地质成桩、狭促场地交叉作业平面转换频繁、涉铁涉路施工受限、黄土厚填方高落差桥梁模架体系搭拆难度大等一系列难题,成功研发形成"复杂受限条件下机场站前高架桥与连廊建造关键技术"经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评价,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团队深度优化BIM管理,将其贯穿于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实现了项目的精细化、可视化管控,立项建筑业及中建八局新技术10大项37小项,在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与实践,自主创新技术应用4项,SCI核心论文一篇,国家级论文11篇,完成专利21项,高水平通过中建八局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验收,以科技创新推动智慧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