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盐城分行:绿色金融赋能 共筑低碳盐城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9-25 09:19:2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盐城,作为中国首批生态示范城市、全球湿地城市与全国新能源示范城市,凭借独特的生态本底和绿色发展潜力,正日益成为国家“双碳”战略的关键实践地。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滨海热土上,兴业银行盐城分行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号召,把绿色金融作为业务发展的主线,以机制创新、产品优化和服务升级为抓手,深度融入生态保护、新能源发展和蓝色经济建设。通过不断释放金融动能,该行助力盐城打造“风光名城、绿能之都”的新城市名片。

截至2025年6月末,兴业银行盐城分行人行口径绿色贷款余额达到96.48亿元,较年初新增12.2亿元,占对公贷款比例32.05%;绿色金融融资余额131.46亿元,较年初新增26.06亿元,所支持项目折合二氧化碳减排量58.29万吨,为地方绿色低碳发展注入了实实在在的金融活水。

战略引领,推动机制创新

兴业银行盐城分行始终将绿色金融确立为战略业务重点,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实,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化治理模式。该行成立了由行长任组长的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绿色金融发展方向,确保各项战略部署能够层层传导、落地见效。与此同时,设立公司金融部(绿色金融部)作为一级部门,专责推动相关业务开展,从制度建设、业务推动到项目管理,形成了前中后台协同、总分联动的绿色金融服务机制。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该行积极贯彻总行提出的“以高质量人才转化为主,优秀人才引进为辅”的方针,着力打造一支专业过硬、结构合理的绿色金融人才梯队。截至目前,盐城分行共有绿色金融专业型人才2人、应用型人才37人,总计39人。这支队伍不仅在业务能力上符合绿色金融发展的专业要求,也在项目评审、风险把控、政策解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推动业务创新和精准服务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4年3月,江苏地区首个“碳中和网点+绿色专营支行”在盐城盐都区正式升级开业。这一支行在建设过程中全面使用绿色环保材料,并配套安装分布式光伏电站与新能源充电桩,通过清洁能源应用与碳减排量(CER)购买,实现了运营环节的“碳中和”。作为绿色运营的示范标杆,该支行充分展示了兴业银行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上的坚定决心,也为区域金融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实践样本。其经验和模式,正在为其他支行的绿色改造和功能提升提供借鉴。

产品优化,深化服务升级

兴业银行盐城分行立足盐城产业结构与生态禀赋,不断丰富和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形成了以绿色信贷为基础,结合集团多元化产品的综合服务格局,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多领域的绿色金融产品矩阵。

2022年8月30日,该行成功落地江苏省首笔湿地修复碳汇贷款,金额1000万元。这笔贷款是在“黄海湿地生态银行”框架下的首次试点,首创“绿色金融+湿地修复+蓝色碳汇”模式,为湿地生态修复提供了资金支持,也开辟了碳汇业务新的融资渠道。此举不仅得到当地政府的肯定,也受到监管部门的高度认可,成为盐城在全国碳汇试点探索中的一个亮点。

在环境治理方面,该行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将公益性强、收益性有限的生态治理工程与具备较强盈利能力的关联产业相结合,推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落地两笔“环境治理+产业开发”项目贷款,金额2.57亿元,有效破解了生态治理项目“投入大、回报低、融资难”的难题。

针对绿色建筑领域,盐城分行紧扣江苏“十四五”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创新引入“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业务模式,为项目从设计到建成后的全过程提供审查和咨询,确保符合绿色星级标准。截至2025年6月末,累计落地此类业务4笔,总额11.8亿元。这些业务不仅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金融保障,也提升了建设企业在绿色标准上的执行力。

转型金融方面,该行推出碳排放挂钩贷款,将制造业企业碳排放强度与贷款利率挂钩,结合内部“双碳管理平台”,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工艺升级实现减排目标。在下一年度,依据企业最新碳排放数据,可享受一定幅度的降息优惠。截至2025年6月末,累计落地此类贷款11笔,总金额1.87亿元,切实提升了企业低碳转型的积极性,也为传统高碳行业探索绿色发展路径提供了实用的金融工具。

聚焦蓝海,赋能产业发展

盐城拥有582公里的海岸线和76.97万公顷湿地,具备发展蓝色经济的天然优势。兴业银行盐城分行紧抓地方新能源产业布局机遇,强化对风电、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领域的项目储备和融资支持。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在新能源装备制造与清洁能源设施建设领域的融资余额已达40亿元,为盐城建设沿海新能源产业基地注入了有力资金保障。

该行联合税务部门为海上风电行业的相关企业量身定制“项目前期融资+供应链金融+碳减排专项支持”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提供2亿元专项绿色信贷,助力企业加快高端装备研发。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企业前期资金紧缺的难题,还通过供应链金融延伸至上下游,形成了完整的金融服务链条,提升了整体产业链的稳定性与竞争力。

同时,分行还注重运用“环保贷”“环保担”“节水贷”等绿色产品,聚焦清洁能源利用、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循环利用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截至2025年6月末,累计落地“环保担”2笔、“环保贷”2笔;仅2025年上半年,就为9户拥有取水许可证的企业发放贷款1.41亿元,为地方环保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撑。

随着文旅产业的回暖,盐城的景区运营与建设对资金需求不断上升。分行主动关注相关融资需求,2025年以来,累计为当地AAAA级景区提供融资近4亿元。这些资金不仅用于基础设施改善和景区品质提升,也进一步推动了生态资源的价值转化,使“绿水青山”逐步成为“金山银山”。

资源优化,履行社会责任

兴业银行盐城分行对绿色金融资源配置实行差异化政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支持体系。该行建立了绿色重点项目储备库,对重点项目从营销、上报到审批、投放进行全流程跟踪。对于已批未投放或投放比例较低的项目,及时分析原因、协调资源,力求加快资金落实。风险部门则靠前服务,为解决投放难题提供有力保障。

该行对贷款定价政策实行差异化管理。对新投放的人行口径绿色贷款,依据不同情况给予相应定价补贴,并在风险加权资产分配上实行动态调整:余额新增部分按1:1增配,余额下降部分同比例扣减。这些政策不仅提高了绿色信贷的投放效率,也增强了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积极性。

差异化、动态化管理理念同样也体现在绿色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中。对贷款“三查”、定价等环节实施与传统信贷不同的管理措施。对于存在重大绿色风险的项目或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缓释办法。对授信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动态评估,并将其结果作为评级、管理和退出的重要依据,从源头上确保绿色信贷业务的风险可控。

作为绿色金融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兴业银行盐城分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2024年8月,该行通过举办绿色金融交流会的形式,围绕盐城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与参会嘉宾展开深入研讨。会上,该行结合自身实践分享绿色金融支持低碳转型的经验与思路,为区域金融业绿色发展贡献了有益探索。

2025年二季度,该行根据人行要求,编制并发布了《2024年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全面披露自身运营和投融资活动的碳排放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提升透明度。该行还积极组织开展多样化的绿色主题活动。2025年3月9日,党委带领40余名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与青年团员代表,前往盐城林场开展“党建引领添新绿、共建生态兴业林”活动,将党建与绿色发展紧密结合。与此同时,“地球一小时”、绿色办公、节能倡议、健步走与绿色出行等活动广泛开展,让绿色理念不仅在员工中落地,也通过行动传递给社会大众。

绿色金融不仅是兴业银行盐城分行的重要业务主线,更是其主动服务地方发展战略、践行社会责任的鲜明体现。展望未来,该行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金融先行”的理念,紧紧围绕新能源、生态保护、蓝色经济等重点领域,不断创新产品工具,丰富服务场景,提升专业能力。兴业银行盐城分行将与盐城携手前行,把绿色金融融入城市发展脉络,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共同绘就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让绿色成为盐城最亮眼的发展底色。(刘静、杨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