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千年文明与山水交响 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9-25 13:05:0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甘肃定西市临洮县,一处承载千年文明与自然奇观的瑰丽之地,正通过深度文旅融合,书写古老文明焕新、乡村振兴发展的时代画卷。从马啣山“一日历四季”的生态奇景,到马家窑遗址见证的史前辉煌,再到创新文化演绎,临洮展现出独特魅力。
马啣山军马场:高原生态与历史印记
位于上营乡的马啣山军马场,平均海拔2400米,以其“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垂直气候景观著称。作为陇右黄土高原最高峰,马啣山(海拔3670米)集雪山、草甸、花海于一体,山顶终年积雪,山腰云绕花开,山下绿草如茵,构成层次分明的自然画卷。独特的石苔花资源更添艺术气息。
这片土地的历史可追溯至明初肃王府牧马场,延续至近代作为军马场使用,积淀了深厚的军马文化。2022年以来,当地通过村企合作模式,引入社会资本进行提升改造,建成集军马文化展厅、民宿、骑马体验、徒步路线于一体的文旅基地。新开发的“生态康养”“文化寻根”“农趣体验”三条特色线路,以及高山徒步观景项目,将自然观光与文化体验深度融合,通过举办体育赛事进一步提升知名度,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
马家窑与寺洼:史前文明的辉煌见证
临洮是马家窑文化的命名地,该文化距今约5000—4000年,是仰韶文化西进并与本土文化融合的产物,以其彩陶艺术巅峰成就闻名。马家窑彩陶纹饰绚丽、工艺精湛,是探索华夏文明起源的关键节点。
2024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寺洼遗址,则是马家窑文化考古的重大突破。这处近百万平方米的大型聚落,首次揭示了马家窑文化的中心性聚落面貌。其标志性的三重近方形围壕结构,可能是中国后世方形城池的雏形。遗址内发现了布局清晰的制陶区、房址、墓葬等丰富遗迹,叠压着马家窑、齐家、寺洼、辛店四种文化遗存,为研究黄河上游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和文明起源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凸显了洮河流域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文明传承:保护与发展的协同共进
在马家窑文化核心区——洮阳镇马家窑村,村民们探索着文物保护与乡村发展的平衡之道。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同时,通过建设村史馆、遗址公园、融入彩陶元素的村落改造等措施,精心守护地下宝藏。正在规划建设的文化研学沉浸式体验基地,旨在以“文化研学+数字赋能+农事体验”的模式,推动马家窑文化从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转型。
基层工作者和村民是文化传承的关键力量。省级非遗传承人工匠们通过陶艺传承,让古老纹饰再现生机;村民的口耳相传使文明记忆融入日常;年轻学子的社会实践为文化注入新活力。这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保护机制,使彩陶纹样真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底色。
临洮的实践表明,通过深度挖掘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推动文旅产业创新融合,不仅能让千年文明在当代焕发新生,更能为区域发展注入可持续动力,绘就出一幅文明传承与生态宜居相得益彰的崭新图景。(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