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县鸬鹚渡镇:秸秆处置从 “一烧了之” 到 “变废为宝” 的生态富民路
发布时间:2025-09-26 09:33:1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金秋九月,鸬鹚渡镇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片区的稻田里,人员和机械穿梭忙碌,却不见往年秋收后常见的熏人青烟与火土灰堆场。一台秸秆粉碎机正轰鸣作业,将收割后的秸秆卷入、粉碎,细碎的秸秆碎屑均匀抛洒在田垄间,化作滋养土地的“天然肥料”,引得围观村民频频点头喝彩——这是鸬鹚渡镇破解秸秆禁烧难题、推动生态与富民双赢的生动场景。
“以前烧秸秆,又呛又怕失火,现在机器一碎,秸秆直接还田,不仅地里肥了,咱种油菜还能省不少事!”看着自家田里的秸秆被妥善处理,村民王喜粮的话语里满是认可。这份认可的背后,是鸬鹚渡镇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片区党委的创新探索。片区为助推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联村共建打造的功能性党委(于2024年 10月成立),片区党委深知“禁烧不能只靠‘堵’,更要做好‘疏’”,在压实禁烧责任的同时,把破解思路落在了“秸秆资源化利用”上。
不同于传统“一刀切”的禁烧管控,片区党委瞄准“生态效益 +民生效益”双目标,推出“机械粉碎还田 +免费助种油菜”组合举措:一方面调配新型秸秆粉碎机,免费为农户处理田间秸秆,将原本的“废弃物”转化为富含氮、磷、钾的土壤养分,既避免了焚烧污染,又能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使用,实现“取之于田、用之于田”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在秸秆还田后,组织党员干部和农技人员上门,免费为农户提供油菜种子与种植指导,切实减轻农户耕种负担,让村民从禁烧政策中尝到“甜头”。
图为秸秆粉碎机施工作业
“政策要落地,关键得让群众看见实实在在的好处。”片区党委书记邹珊珊的话道出了工作核心。为了让生态处理秸秆的优势深入人心,片区党委不仅通过村广播、微信群、田间宣讲、召开屋场会等方式普及政策,更组织党员志愿者带头示范,在收割季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向农户讲解秸秆还田的好处、粉碎机的作业原理,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打消村民顾虑,让“禁烧”工作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如今,秸秆粉碎还田已成为鸬鹚渡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而镇里的“秸秆文章”还在向更广阔的领域延伸。下一步,鸬鹚渡镇计划以秸秆为纽带,撬动林下康养经济发展:利用粉碎秸秆培育食用菌,为农户开辟“短平快”的增收渠道;将秸秆与黄精、钩藤、何首乌等中药材种植结合,探索“秸秆养地 +药材提质”的生态种植模式;甚至尝试用秸秆烧制“环保炭”,让“废秸秆”变成“金疙瘩”。
从“一烧了之”的环保难题,到“变废为宝”的富民产业,鸬鹚渡镇用秸秆禁烧的“新思路”,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路子。未来,随着更多秸秆资源化项目的落地,这里的村民将不仅守护好绿水青山,更能稳稳捧住“生态饭碗”,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意,真正变成“生态富民两相宜”的现实。(彭无疆、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