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映初心 水电尖兵写华章

发布时间:2025-09-28 13:36:1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在新疆广袤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水电匠人:他从青涩学徒成长为行业领军者,以30年坚守诠释“工匠精神”;他踏遍天山南北、走出国门,让中国水电技术闪耀异国;他创新技术标准、培育专业人才,为清洁能源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他就是新疆天富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红山嘴电厂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兵团劳动模范齐文凯。

齐文凯在检修现场检查水轮机部件精密度。

从学徒到专家:千锤百炼铸过硬本领

1995年,刚走出校园的齐文凯踏入红山嘴电厂,面对轰鸣的水轮发电机组和复杂的机电设备,这个年轻学徒未曾退缩。“水电检修容不得半点马虎,每颗螺丝的松紧都可能影响机组安全。”老师傅的叮嘱,成了他职业生涯的座右铭。

三十多年来,他始终保持“归零”心态。在检修现场,他总随身携带笔记本,记录故障现象与解决方案。从水轮机轴承温度异常到机组振动摆度超标,从转子动平衡调试到轴线精准校正,他攻克的技术难题不计其数,逐渐练就“听声辨故障、看参数知隐患”的绝活。

2014至2015年,作为红山嘴电厂水电站增效扩容重点项目技术总负责人,他带领团队克服多重困难,让玛纳斯河二、三、四、五级水电站年发电量平均提高12%以上,机组效率均超90%,发电能力与经济效益显著增强。同时,对21公里引水渠的加固防渗改造,改善了下游灌区灌溉条件,年减渗漏水量52万立方米,产生良好惠农效益。

对水电事业的热爱,让他从普通检修工成长为高级工程师、二级建造师。截至目前,他主持安装机组30余台,参与大修水轮发电机组超百台,技术攻关近百项,成了同事眼中没有解决不了的技术的“齐大师”。

齐文凯在奎屯河引水工程中解决安装难题。

走出国门闯市场:让中国水电技术“走出去”

“‘走出去’,不仅是拓展市场,更是要让世界看到中国水电的技术实力。”2007年,红山嘴电厂提出战略,齐文凯主动请缨,带领团队踏上蒙古国都日根水电站建设征程。

这是首次踏出国门的安装工程,面对特殊环境与艰苦条件,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团结协作,主持完成电站前期预埋、主机、调速器等设备安装,一次验收通过,获监理与业主肯定。机组调试阶段,他仅带一名助手,与蒙古国验收组、监理方、厂家技术人员协同作战。连续72小时试运行中,他寸步不离机房紧盯参数,最后一台机组验收通过时,蒙方工程师竖起大拇指:“中国技术,真厉害!”

2012年,秘鲁HUANZA水电站项目再迎考验。齐文凯制定“三查三比”工作法:查图纸与实物一致性、安装精度与标准符合性、工序衔接合理性;比规范执行、工艺精细、进度效率。机组顺利发电时,秘鲁能源部官员在验收报告中写道:"中国团队的专业精神和技术水平,为秘鲁水电树立了新标杆。"如今,这座水电站已成中秘能源合作样板,年供清洁电力近5亿度。

齐文凯在现场实地传授安装经验。

传帮带育新人: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新时代的工匠,既要埋头苦干,更要抬头看路。”长期实践中,齐文凯发现兵团多数水电厂缺乏专业检修队伍,传统模式难适应大容量、高参数机组运维需求。2004年起,他牵头制定技术标准体系,开启水电检修“标准化革命”。红山嘴电厂档案室里,齐文凯主导编制的《混流式水电机组检修规程》《设备缺陷管理标准》等23项技术与管理规范,填补了兵团水电检修标准空白。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才能推动行业进步。”2019年红山嘴电厂创新工作室成立,齐文凯主动肩负起人才培养重任。他常说:“技术是企业的财富,传承技术才是真正的奉献。”工作室拥有一支涵盖水电机组安装、检修各专业的内部培训师队伍,并与石河子大学、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农业大学、新疆水力水电学校深化校企合作,成为四所院校的实训基地。工作室凭借多年培训实践,积累了丰富办学经验,为水电安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份毫无保留的技术传承,让工作室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孵化器”。截至目前,已培育出多名高技能人才,他们在疆内外水电检修项目中均担纲技术负责人。

初心如磐显担当:党员先锋践行使命

“作为党员,就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无论是蒙古国严寒中坚守,还是秘鲁高原上奋战,齐文凯始终以党员标准自律,用行动诠释初心。

30年来,齐文凯先后获“师市技能名匠”“师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2024年荣获“兵团劳动模范”称号。面对荣誉,他始终清醒:“这些成绩属于团队,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从天山脚下到异国他乡,从机组检修到标准制定,齐文凯用匠心守护初心,以实干诠释担当。在清洁能源发展浪潮中,这位水电匠人正带领团队向更高目标迈进,让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红山嘴电厂:郑冰、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