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鏖战静态验收,联调联试扬帆启航

发布时间:2025-09-29 13:29:2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银线织梦,汕汕高铁绘锦图。

碧海飞扬,万载通途映秋色。

一条条钢轨,横亘山岭;一身身忙碌的身影,迎着晨曦,追逐晚霞,奔波于万里铁道,秋风里,穿梭着铁路人的坚守与感动。

金秋硕果累累,铁路耕耘正忙。秋风徐然,踏着奋斗的韵律,惠州电务段汕汕铁路后开段信号工程静态验收工作,紧锣密鼓进行之中。

汕汕高铁后开段,线路全长40公里,东起汕头站西至汕头南站,一条以汕头湾海底隧道为纽带,连接“海上最后里程”的高铁线。2025年9月15日起,惠州电务段全面开启汕汕铁路后开段信号工程的静态验收工作,一场紧张而有序的高铁新线验收攻坚战就此拉开帷幕。

未雨绸缪:精心备战验收大考

汕汕高铁为粤东沿海地区首条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宛如镶嵌在粤东沿海一颗璀璨明珠,蜿蜒的汕汕高铁线,东起广梅汕铁路汕头站,西至杭深铁路枢纽汕尾站。

秋日里,一群铁路人,奔波于汕汕高铁新征途,绣织着繁忙的秋耕图。

信号静态验收,在电务人心中,恰如一把精准标尺,乃铁路工程验收中至关重要环节,是判定工程质量、高铁工程能否按期开通运营的关键程序,是验收人员对信号工程建设、设备安装调试的一次全面“体检”。

为确保验收工程能够顺利推进,完美契合工艺要求与质量标准,惠州电务段锚定施工安全、质量以及进度等关键要素,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全方位、无死角的严格把控。

此次汕汕高铁信号静态验收,涵盖汕头汕广场、汕头存车场、中继1站、汕头南站四个站,轨道电路设备135区段;信号机78架;道岔165台牵引点;信号电缆敷设232公里。

时间紧,任务重,惠州电务段成立现场验收工作小组,从全段主要业务科室及10个现场车间抽调十余名技术骨干和六十余名新入路大学生,投入到汕汕高铁后开段信号设备验收工作中。本次信号静态验收涉及多个复杂领域,每一个环节,容不得半点马虎。

验收前期,验收团队已提前介入“备战”状态。

李航作为静态验收主管工程师,他深知自己肩上,比普通职工更是多了份职责与担当。早在两个月前就来到了汕头,身经百战的他,结合以往经验和项目特点,建立“日对接、周协调、月通报”机制,连日加班加点梳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夜深人静,汕头信号楼办公室的灯常常彻夜点亮。

正值秋老虎时节,验收组成员每日来到汕头汕广场等站,行走在50多度的钢轨旁,细致地对每一个设备、每一根芯线,严格落实验收流程和标准,针对汕汕线信号设备安装、线缆连接等问题,认真记录、当面对接、下道整理、上报协调,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夜深了,一轮明月,交织着信号灯光芒,照亮着笔直的轨道,亦照亮着前行的道路。

一丝不苟:精细验收保质量

汕汕高铁静态验收工作中,电务段持续推进模块化、专项组模式,室内外两条战线同步开展、稳步推进,验收人员各尽其责,对新建信号工程、电气特性、综合防雷等各类竣工项目进行严格把控验收关。

室内验收现场,张妮、刘猛及舒宇等系统专家带领验收人员有条不紊地开展室内图物核对、信号模拟及对位试验,验收工作环环相扣,容不得丝毫马虎,确保信号设备在开通运营过程中安全稳定。

此次验收工作,涵盖4站联锁、10站列控软件修改调试,以及既有RBC、TSRS与2线调度台中心CTC的改造试验,同时关联室外214台应答器报文数据修改。从设备入场安装的稳固性检查、每根芯线的图物核对,到各类系统的版本核查、码序试验、对位试验等,每一个环节,验收小组成员皆进行严格检测与核实,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验收攻坚战。一天下来,历经数十小时的验收工作,验收人员无数次地蹲下、站起,需对成百上千个接点进行细致校核。他们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却没有一个人喊过苦、叫过累。为了节省时间,大伙儿常常匆匆扒几口盒饭,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中。累了,就席地而睡,稍作休息,洗把脸后接着干。

“只有赶在时间前面,施工安全才会多一份保障。”负责CTC验收的赵洛阳笑着对我们说。连续奋战半个月的他,脸上虽写满了倦意,眼神里却充满着执着与坚毅。

室外验收现场,线路上亦是一派繁忙景象。虽已步入深秋,汕头室外依旧高温酷暑,人走在钢轨上,汗珠如同掉了线的珠子,洒落在线路上,瞬间没了踪影。

骄阳的炙烤下,一身身穿着防护服的电务人员,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层层晶莹的洁白,巴在一张张黝黑的脸蛋上,锃亮的轨道上,镌刻着铁路人奋斗的足迹。

顶着烈日,室外平推组验收人员细致地对信号机、道岔、轨道电路等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情况进行验收工作。细致地对信号机显示状态、道岔转换平顺性、轨道电路电气特性等参数进行了逐一测试,确保设备符合设计要求和安全标准。

此次静态验收工作,惠州电务段采用“对点、对站、对人”全线信号设备全过程跟踪卡控方式,历经一个多月全力奋战,将全面完成汕汕高铁后开段信号设备静态验收阶段工作,为汕汕高铁后开段联调联试奠定了坚实基础。

薪火相传:验收战场授真经

惠州电务段始终坚持新线建设“开通一条,培养一条,储备一条”的人才队伍建设理念和优良传统。高铁新线,即是验收战地,也是培养年轻新工的孵化器。伴随着一条条高铁新线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亦见证着一批批年轻技术骨干成长的足迹。

在这批验收队伍中,有一批刚入路一年的新工群体。以老带新、以验收现场实物为教材,技能娴熟的老师傅们,将往日里积累的经验与技术倾囊相授,见证着新工们从最初的“小白”成长为‘独当一面’技术能手,是老师傅们心中最大的欣慰。

道岔精调,是一项毫米级精调工作,精度确保控制在0.5mm之内,细如发丝,是一手在钢轨上绣花的细心功夫。

瞧,天还蒙蒙亮,道岔施工项目负责人温海燕与林程坤,两位老师傅强强联手,早已带着新工争分夺秒地在现场教学。从各种工具的规格选用和正确使用,装调时道岔开向的区分,到日常维护期间的维修关键点,他们手把手地示范着如何调整外锁闭装置配件,保证外锁闭装置在转换过程中动作平顺,无卡阻现象。通过道岔设备铺装图纸细化讲解,解答日常道岔维护过程中的一些“困惑”。“我当年学道岔都靠自己摸索,走了许多弯路,若自己的教学,能让年轻人少走弯路,早日成为栋梁,是我心中最大的愿望。”温海燕笑着告诉大家。

讲解完几组道岔,衣服湿透的温海燕,继续带着新工,继续往下一个道岔方向走着,在一次次谆谆教导中,一个个年轻人扎实地掌握道岔精调方法、验收时需留意的细节与注意事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验收现场于年轻人而言,是专业的挑战,更是收获满满的铁路人生。

温海燕、林程坤是无数铁路人的缩影,他们就如一座座灯塔,一束束光,沿着钢轨延伸……。

高铁通南北,天堑变通途。伴随着汕汕高铁静态验收进行进入倒计时,联调联试即将启程,开通后的高铁线路,将以350公里时速与漳汕高铁相连,填补沿海通道纵向千余公里高铁空白。

深秋,是收获,于铁路人而言,更是奋斗的季节。一身身制服蓝,奔赴高铁新线,一串串忙碌脚步声,在秋风中回荡。(万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