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点马虎不得!” ——记阳城发电公司郭斌以“较真”出精品的匠心之路
发布时间:2025-09-29 13:43:0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高耸的锅炉如同钢铁铸就的迷宫,在机组的轰鸣声中,在狭小闷热的炉膛里,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时而用精准的检测数据为设备系统“把脉问诊”,时而在焊花飞溅中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
从炉膛里的“学徒”到行业认可的技能“大咖”,阳城发电公司设备部锅炉专业点检员郭斌的匠心之路,恰似升腾的蒸汽,在高温高压中积蓄能量,最终化作技术蝶变的动力。在2025年技术比武的道路上,他更是一路过关斩将,先后荣获“山西公司技术能手”“中国大唐技术能手”“电力行业优秀技能选手”等称号。
“有次机组临修,为了确认过热器内一处可疑磨损部位,他硬是在炉膛里弯腰作业了3个小时。”刚加入班组的郭斌就给大家留下“特别轴”的印象。郭斌回忆道:“虽然满头大汗,但不把每个细节摸透,心里总是不踏实。”
自2022年转岗到设备部锅炉专业,郭斌每天带着笔记本跟在师傅身后,把锅炉设备参数详细地抄在本子上,晚上回到宿舍对着锅炉设备检修规范和规程逐字啃读,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枝末节。
在转岗后首次独立承担检修任务时,他发现省煤器个别管道有细微裂纹,当即要求进行全面排查。当时有人觉得是“小题大做”,他却拿着检测数据,一遍遍耐心地解释:“锅炉管道就像人的血管,一丝裂纹都可能引发爆管。”
正是因为他的执着,经过细致排查,共发现和处理裂纹管道6根,为企业避免了经济损失。
如今,郭斌的办公桌上还放着那个快要泛黄的笔记本,扉页上“半点马虎不得”六个字已被摩挲得发亮,更深深地根植在他的心里。“这不仅是入行时师傅的亲切叮嘱,更是日复一日秉持的职业操守。”郭斌坚定地说。
“郭斌的耳朵就像精密传感器。”日常工作中,锅炉专业点检长不时竖起大拇指。“有一次路过磨煤机房,他突然停下脚步说减速机声音有异常,而监测系统显示电机电流、轴承温度等参数正常,但他坚持要拆机检查,结果发现轴承保持架已有裂纹。”
这种敏锐的洞察力背后,是郭斌30余次参与机组大、小修和处理多项重大隐患的经验积淀。
从“事后修”到“提前防”的角色转变,郭斌深刻体会到点检员的责任重大。为了精准捕捉设备隐患,他总结出“望闻问切”四步工作法——“望”外观变形、“闻”异常气味、“问”参数变化、“切”温度振动——这也成为他精益管理的“神器”和“法宝”。
“检修不只是单单消除缺陷,更要琢磨怎么让设备‘活’得更好。”郭斌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在他看来,一线工人最了解设备的“脾气”,也最有资格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角。面对过热器管排间距测量误差大的难题,他苦心琢磨两个月,利用游标卡尺原理改造出“管排间距快速测量尺”,将误差从±3mm降至±0.5mm。为了解决省煤器弯头磨损检测耗时长且不易测量这一“瓶颈”,他自主研发“弯头壁厚超声检测辅助支架”,实现单人便携操作,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郭斌总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锅炉专业QC小组成员裴坚行说,“有次讨论防磨瓦安装工艺,他随手拿起筷子和橡皮筋演示,生动形象地就把安装误差控制方案讲明白了。”
参加工作以来,郭斌主要负责完成6项QC课题研究,分别斩获1项国家级、2项行业级和1项省级荣誉,成果转化应用创效显著。
“都凌晨一点了,他依然在对着风机模型比划,嘴里不停念叨着振动分析及各种可能出现的原因。”一起参赛的队友感慨道,“别人练10遍,他至少练15遍才放心。”
今年,在备战山西公司技能竞赛期间,郭斌从早晨一训练就到了深夜。理论考试涉及的《锅炉检修规程》《锅炉本体检修》《锅炉辅机检修》等10本资料被他翻得脱了线。模拟设备前,他反复练习联轴器找中心、阀门拆装等实操技能,手上的老茧磨破了三层。
这份执着终于在赛场上结出硕果,他以山西公司第二名、集团公司第四名的好成绩,代表出战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面对来自全国55支参赛队伍110名锅炉设备检修工的激烈角逐,他凭借精湛技艺脱颖而出,荣获个人三等奖,并获评“电力行业优秀技能选手”称号。
站到领奖台上,郭斌暗自看了一眼自己的双手,因为“茧子记录着每一次较真时刻,更见证了每一次成长蜕变”。
眼下,机组检修又将开始,当夕阳为厂区的钢铁迷宫镀上金边,那个熟悉的身影又忙碌起来,他一步一个脚印,朝着精品检修的目标坚定前行……(阳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