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法则提升治理效能

发布时间:2025-09-30 09:18:0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多方协同、统筹推进。其中,坚持创新有力度、保障服务有温度、实现治理有精度如鼎之三足,共同支撑起高效能、人性化与精准化治理的新格局,三者缺一不可。

坚持创新有力度,以科技赋能打破治理壁垒。创新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强大引擎。要聚焦实际问题,推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深度融合。核心在于推进政务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破除“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应加快构建统一高效的政务云平台与数据交换体系,明确数据标准与使用权限,推动数据安全高效流动,为跨部门、跨层级协同治理夯实基础。例如,通过数据共享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工程项目“一站式审批”,变串联流程为并联操作,大幅提升审批效率。同时,积极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建设“城市大脑”等智能系统,实现对交通流量、突发事件等的快速响应与精准调控,增强治理的前瞻性与科学性。

保障服务有温度,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初心使命。一切治理工作最终要服务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温度的服务,须始终关注群众“急难愁盼”,于细微处体现人文关怀。关键要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暖心办”转变,尤其要重视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线下服务应配备引导人员、设置无障碍设施、保留传统服务方式,防止“数字鸿沟”;线上服务则需开发适老化与无障碍应用,引入语音导航、视频帮办等功能,提升便捷性。更重要的是建立需求主动发现机制,借助社区网格、12345热线等渠道精准识别民生痛点,推动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转变,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温暖。

实现治理有精度,以绣花功夫提升管理效能。面对复杂多元的社会现实,粗放式管理已难以应对,必须推动治理精细化。重点要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识别、精准施策与动态反馈机制。要深化“多网合一”网格治理,强化网格员在风险感知和服务前端的作用;在公共安全、生态环保等领域广泛部署物联网传感器、无人机等智能感知设备,实现全时域、无盲区监测。借助智能传感器实时预警窨井盖位移、老旧建筑隐患,利用AI视频识别违规行为,提高执法效率。同时,依托数据构建科学评估体系,对政策与项目开展精准效益分析,不断优化调整,形成治理闭环,确保资源用在刀刃上、工作取得实效。

创新力度、服务温度与治理精度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创新为治理提供方法与工具,服务为治理注入价值导向,精度则确保治理举措落地见效。唯有统筹兼顾、系统推进,才能在新时代不断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构建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社会,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马关县纪委监委: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