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丹溪故事到草药体验,浙江学子研学游让中医药“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5-09-30 09:18: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9月27日,在浙江省义乌市赤岸镇东朱村——元代名医朱丹溪的故里,一场以“探寻丹医之道”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吸引了150名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义乌市赤岸小学、赤岸初中、金华丹溪小学的大中小学生。他们穿梭于青砖黛瓦之间,通过一场沉浸式的文化之旅,与这位“一代医宗”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亲身感知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时代活力。

此次活动恰逢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实施20周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八周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5年校园中医药文化主题日活动的生动实践。选择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丹溪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传承基地举办,旨在充分利用故里丰富的文化资源,将静态的历史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参与、可理解的“活教材”。

庄重的拜师礼为活动拉开帷幕。朱丹溪第21代后裔、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朱近人先生端坐主位,接受来自中小学校教师的虔诚礼拜。教师们行古礼、敬清茶,许下“谨遵师教,刻苦钻研”的誓言。这场仪式不仅是对中医传统师承文化的致敬,更将尊师重道、薪火相传的种子播撒在场每一位学生的心中。

随后,队伍肃穆行至朱丹溪墓前。学子们手持象征高洁的菊花,依次敬献,表达对先贤的无限追思。在领诵人的带领下,《丹溪诵》的朗朗声响彻陵园,“古蒲墟,出名医。元四家,朱丹溪……”简洁的文字勾勒出医宗辉煌的一生,加深了学子们对这位“滋阴派”创始人的景仰。浙江中医药大学2024级中医学(国医丹溪传承创新班)的学生们则用青春之声诵响经典医籍《格致余论》的篇章,让古老的医学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朱丹溪提出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至今指导着我们的养生实践……”跟随义乌市中医院丹溪文化研究办公室主任、主任中药师成志俊的讲解,学生们漫步陵园,从医道雕塑到古籍复刻,朱丹溪“弃儒从医”的志向、“周游求艺”的执着、尤其是为贫苦百姓义诊施药的仁心仁术,化作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深深打动着年轻的心灵。

活动的最高潮莫过于自主体验环节。文化园广场上,在专业医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比划着刚学会的中医药养生护眼操。一旁的体验区更是热闹非凡:巧手制作艾草香包,清香缕缕中识百草;围在诊台前好奇地体验把脉,在互动中了解身体的奥秘。“这次活动让我‘遇见’了书本上的历史人物,发现中医药文化原来这么有趣!”赤岸初中学生张可欣兴奋地说。

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浙江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联盟秘书长黄爱军表示:“当中医药文化从枯燥的文字转变为生动鲜活、触手可及的体验时,这种亲身感受能激发青少年最真诚的兴趣与最深刻的理解。”(王旭/文、王旭、金鑫俊/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