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工会以“五小”创新汇聚高质量发展“工匠动能”

发布时间:2025-10-03 16:41:0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9月23日至26日在重庆举办的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上,集中展示1700多名工匠人才的2200余件创新成果,同时发布了首批200位大国工匠人才。

其中,在福建工会展区,来自泉州市的部分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和“五小”创新成果一经亮相,吸引观展者驻足观看;此外,泉州职工张肇宏、蔡伟入选首批大国工匠人才。

当前,海丝泉州正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驱动发展换挡,用高质量发展锚定前行航向。作为“晋江经验”的孕育地、民营经济的“沃土”、品牌成长的“摇篮”,泉州九大千亿产业集群加速迭代升级,车间里的设备渴望更高效的运转,生产线的流程期盼更智能的优化,这座城市对创新的渴求,已渗透到每一个生产环节的肌理之中。

泉州市总工会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将创新的“种子”播撒在生产一线、攻坚现场,以“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为主要内容的“五小”创新活动为载体,点燃了职工们的创新热情——从流水线上的工艺改良,到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里的技术突破,一个个“金点子”在生产现场落地生根,一股股创新活力在车间班组竞相迸发。

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再到如今入选大国工匠人才,福建联合石化公司机械设备部仪表控制协调员张肇宏扎根一线30余载,乐当仪表“守护神”。在福建省总工会、泉州市总工会的指导和支持下,公司建立以他名字命名的“张肇宏劳模创新工作室”。近五年,工作室取得17个实用新型专利和238项创新成果,其中69项获得福建省“五小”创新大赛奖励;开发各种培训课程课件40余门,收集制作各类设备原理、操作二维码200多个,形成周周练、月月考、年度大比武竞赛机制,累计开展技能和安全培训4万多人次,一批批能工巧匠陆续成长。该工作室入选“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蔡伟,现为福建(泉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自动化装备部副部长。他带领技术团队研发的智能超温气流粉碎分级系统,突破在高端碳粉与航空树脂领域的技术垄断,破解“卡脖子”难题。目前,该系统已建成多条示范生产线,推动我国高端制造领域材料自主可控,助力产业升级。蔡伟主持研发的创新成果已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3项、发明专利授权3项。

217次窑温调试破解高温坯体变形难题;尝试73种配方,采用德化稀有的顶级老原矿高岭土实现无釉质感突破;优化壶体弧度设计,让壶盖吸附力与旋转阻尼精准平衡,配合五轴数控雕刻技术,使壶盖与壶口误差小于0.01毫米,造就“指尖轻拨360°持续旋转”的奇观……9月19至23日,在河南郑州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上,泉州工匠张节成研制的“中国白·凌空旋转壶”亮相大赛绝技绝活展演活动,这款承载千年瓷艺智慧与现代创新工艺的作品,登上国家级舞台展示福建泉州陶瓷工艺的硬核实力。

……

“小创新”赋能“大发展”。这些看似“微末”的“五小”创新实践,恰似撬动产业提质的“支点”,每一次小改进都在降低成本,每一项小发明都在提升效能,无数微光汇聚,成为推动泉州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创造浪潮。

创新活力生于一线,创造潜能长于基层。泉州市总工会积极发动全市各级劳模、工匠、技术能手,以泉州市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为基础,以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基地)、工匠工作室为核心,以工匠型班组为延伸,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创新平台矩阵。这些平台既是职工锤炼技能的“练兵场”,也是孵化创新成果的“孵化器”,在工厂车间、生产一线凝聚起“处处可创新、人人能创新、时时在创新”的力量,引导广大职工以主人翁姿态投身产业发展,在新时代建功立业。

据悉,今年以来,全市工会共征集1618个创新项目参加省级以上职工创新大赛展评。其中2个职工创新项目荣获2025年法国巴黎国际发明展银奖,1个优秀职工创新成果项目入围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展评;31个项目参加第11届国际发明展评,18个项目参加全国发明创业奖(人物奖)评选,1566个职工创新项目参评福建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下一步,泉州市总工会将持续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生态,厚植工匠文化,助力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为高质量发展汇聚“工匠动能”。(泉州市总工会:黄丹萍、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