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我为城市代言:大学生AI短视频创意嘉年华” 盛大开幕

发布时间:2025-10-09 15:38:2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9月28日下午,首届“我为城市代言:大学生AI短视频创意嘉年华”开幕式在北京金融科技学院盛大开幕。

本次创意嘉年华活动由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专业委员会、北京金融科技学院、北京文化产业投融资协会、北京文创板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宣传部、北京市通州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担任指导单位。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网络视听艺术创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徐海燕,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负责人田维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数码艺术总监、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数字视觉设计与呈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涛,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沉浸式文旅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卜希霆,北京城市图书馆文化服务中心李想,以及主办方代表北京文创板发展有限公司政府服务部总经理唐婧,北京乐业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伟,北京金融科技学院校长吕宪栋,副校长蒲嘉陵、李娟和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师生代表。

“我为城市代言:大学生AI短视频创意嘉年华”启动

活动以“无界探索,AI赋能城市叙事”为核心理念,鼓励全球大学生以多元视角探索城市,突破地理与文化的边界,用AI技术与创意镜头书写属于Z世代的城事新篇。

作为本次活动的东道主,北京金融科技学院校长吕宪栋在开幕式致辞时,对出席活动的领导嘉宾致以热烈欢迎。他强调,学校始终专注于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他指出,此次活动不仅为大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现创意与才华的平台,更是推动AI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一次有益探索。吕宪栋还提及,期望通过这样的跨界合作,进一步激发青年一代对城市文化的关注与思索,助力他们在科技与艺术的交融之处寻得属于自己的独特表达。他期待活动能够圆满成功,在落地实施的进程中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契机,同时也为城市发展注入崭新活力。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理事、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金融科技学院创意艺术学院院长张歌东在开幕式上详细解读了本次《我为城市代言:大学生AI短视频创意嘉年华》活动的规则与亮点。

活动将以“历史文脉·纪录片”“市井烟火·剧情片”“创新发展·创意片”三个主题进行作品征集。作品内容展现城市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发掘城市的历史文脉‌、名人古迹、文化遗产;讲述中生活在城市中人和事,‌捕捉或演绎城市生活中的市井烟火气,赋予最生动、最温暖、最具人文关怀和时代特色;记录城市的科技发展、未来创想进行创意呈现,通过颠覆性创意构思、大胆实验精神,对城市的形态进行探索。同时作品要求融入AI元素,运用AI增强其表现力或互动性,以AICG创作的方式展现城市文化印记,让每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在120秒的短视频中绽放光彩。

活动的第三阶段,将在北京城市图书馆进行荣誉颁发仪式并开启“大运河创意嘉年华”集训营,经过集训和现场考察进行限时命题创作,并在北京金融科技学院进行展映与荣誉表彰。

张歌东表示,城市并非仅仅是地理坐标,更是情感与记忆的寄托之所。它既可以是承载着乡土烟火与方言民俗的故土原乡,也可以是象牙塔与市井街巷相互交融的求学之城;既可以是以国际视野捕捉文化碰撞瞬间的异国旅地,还可以是聚焦于传统景区之外的特色村镇、工业遗址、生态湿地等的秘境角落。

“城市即故事,无界即舞台。”他表示,期待借助本次创意嘉年华的舞台,涌现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从而践行“用技术丈量文明维度,以创意连接城市未来”的初心使命。

下午16时,随着倒计时结束,在全场嘉宾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网络视听艺术创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徐海燕,北京文创板发展有限公司政府服务部总经理唐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数码艺术总监兼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数字视觉设计与呈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涛,北京金融科技学院副校长蒲嘉陵、李娟,携手开启了“我为城市代言:大学生AI短视频创意嘉年华”活动。

创作导师媒体谈“AI如何赋能城市叙事”

创作导师媒体访谈环节,田维钢、卜希霆、崔凯、张歌东四位评委专家围绕“AI如何赋能城市叙事”这一核心话题展开了深度分享。

田维钢对“AI”变量介入后,一个优秀的“城市叙事”作品的评价标准变化进行了解读。他认为,AI技术的融入不仅提升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还让叙事方式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在评价标准上,除了关注内容的创意性和真实性外,还需考量技术与艺术的融合程度,以及作品是否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深层次思考。他强调,优秀的城市叙事作品应兼具人文关怀和技术前瞻性,为城市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他期待大学生们创作者们突破传统的叙事框架,用创新的视角和多元的技术手段,展现城市独特的风貌与精神内涵。同时,他鼓励年轻创作者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始终以人为核心,让科技服务于情感表达,从而创造出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作品。

卜希霆向现场嘉宾们讲述了“AI+短视频”形式相较于传统的城市宣传片在塑造城市形象、吸引年轻人深度体验方面的优势。他认为,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天然具备更强的互动性和传播性。通过AI技术的加持,短视频不仅能够精准捕捉城市的核心特质,还能根据用户偏好生成个性化内容,从而实现更高效的传播效果。此外,这种形式更加贴近年轻人的审美习惯和消费方式,能够让城市形象以鲜活的姿态走进他们的日常生活。卜希霆进一步指出,相较于传统宣传片单向输出的特点,未来的城市叙事将更加注重互动性与参与感,观众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可以成为故事的一部分,这种转变将重新定义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在利用AI工具助力大学生创作的城市故事进行“跨文化翻译”、降低文化折扣、引发全球青年共鸣方面,崔凯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他提到,借助AI技术,可以更精准地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偏好,从而在内容创作中巧妙融入多元文化的元素。这种跨文化的叙事方式不仅能够减少因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障碍,还能让城市故事更具普适性和感染力。在他看来,一个成功的、能走向国际的“城市叙事”短视频,核心要素是要找到情感共鸣点和文化共通性。这意味着,在创作过程中,不仅需要挖掘城市自身的独特魅力,还要将其与全球年轻人共同关注的“环境保护”、“社会公平”以及“个人成长”等话题相结合,这样才能够突破地域限制,真正打造出既具本土特色又能引发国际共鸣的城市故事。

张歌东则对AI视频生成工具飞速发展的当下,高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如何帮助学生构建“艺术+技术”的复合型能力进行了分析。他认为,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完全满足行业需求。高校需要在课程设计上进行创新,将艺术创作与技术应用深度融合。通过引入AI辅助创作的工作坊、跨学科项目合作以及真实场景中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环境。同时,他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因为这些能力是AI难以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需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鼓励学生在技术与艺术的交汇点上探索更多可能性。

第15届宋庄文化艺术季同步启动创意嘉年华作品征集

宋庄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地标,与北京金融科技学院毗邻共生。28日晚,首届“我为城市代言:大学生AI短视频创意嘉年华”作品征集在第十五届宋庄文化艺术季开幕式上同步启动。

北京金融科技学院近年来持续探索艺术与科技的跨界融合。首届“我为城市代言:大学生AI短视频创意嘉年华”活动将依托宋庄深厚的艺术底蕴,搭建高校与艺术集聚区的协同创新平台,推动青年数字创意力量参与区域艺术生态建设。活动宣传片在第十五届宋庄文化艺术季开幕式上作为宋庄艺术小镇建设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展映。

作为“我为城市代言:大学生AI短视频创意嘉年华”联合主办方之一的北京金融科技学院校长吕宪栋在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时表示,此次创意嘉年华活动是一场“以AI为笔、以城市为卷的文明对话实践”。他指出,活动鼓励学生运用AI短视频讲述全球城市故事,推动全球文明对话。此外,活动特别关注“文旅+AI”方向,希望学生借助科技手段探索文化数字化、城市更新与消费升级的创新路径,为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播注入新活力。他强调,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运用AI技术进行城市叙事与文化转译的能力,助力其成长为具备国际视野与数字素养的新时代文化传播者。在育人层面,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不仅加深对“全球文明对话”内涵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更提升了运用数字科技服务社会、赋能城市发展的实践能力,为全球文明交流贡献青春力量。

在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关于“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大力推动城市文脉赓续”的最新精神指导下,本次创意嘉年华活动聚焦智能科技与文化传播的深度融合,旨在探索“文旅+AI”模式的创新路径,并通过AI技术与短视频创作的跨界融合,展现全球城市的文化多样性,促进国际青年文化交流与数字内容产业升级,推动城市文化在AI技术赋能下的多维展现,助力全球文明的多向交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