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黑土孕育黄金名片 “大姐农庄”鲜食玉米的破局之道

发布时间:2025-10-11 09:23:0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8月下旬的吉林辉南县,暑气裹挟着玉米的清甜弥漫在田间地头——这是鲜食玉米一年中最关键的采摘、加工旺季。在吉林省辉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简称“辉庆农业”)的生产园区内,创始人高凤云的身影始终穿梭在车间与办公室之间:刚在加工线旁叮嘱工人“带叶玉米的叶子要修得齐整,别伤了玉米穗”,转身又抱着一摞订单表赶回办公室,对接电商平台的紧急发货需求,手机里还不断弹出农户发来的“自家玉米已达采摘标准”的消息。——尽管忙得脚不沾地,但高凤云仍不忘把每一根玉米都得盯紧了,也正是靠着这份“不糊弄”的劲儿,高凤云和她的“大姐农庄”又一次摘得殊荣。

时间回溯至“7・16吉林粮食品牌日暨营销推广系列活动”。在当日的颁奖典礼上,作为吉林鲜食玉米产业的代表性企业品牌,辉庆农业旗下的“大姐农庄”产品品牌,凭借二十年深耕农业的积淀、突破性的产品创新与稳定的市场口碑,成功斩获“吉林鲜食玉米十大黄金名片”称号。这份荣誉,不仅是对辉庆农业产品品质的权威认可,更折射出一个本土农业品牌的成长路径。

从“转型试错”到“深耕赛道”

高凤云的鲜食玉米之路,始于一场“被迫的转型”。2010年,高凤云创办辉庆农业,最初以玉米烘干、粮食贸易为主业。但随着行业竞争加剧、资金占用压力增大,企业陷入了持续亏损的困境。转机出现在2017年。当时的高凤云计划转型加工鸭蛋,去考察设备时,发现身边不少同行都在涉足鲜食玉米加工。“辉南地处寒地黑土带,昼夜温差大,玉米的糯性和甜度本就比南方的好,而且家家户户都种玉米,原料根本不愁。”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高凤云于2019年迈出了转型第一步。

但转型之路远非一帆风顺。最初,高凤云自己琢磨:“东北黑土地长出来的玉米,本身就带着甜味。”高凤云带着团队反复试验,最终引入药厂的121度高温灭菌工艺——通过真空包装与高温杀菌,让玉米在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的情况下,保质期能达到12个月,还完整锁住了玉米的原生鲜嫩。

如今,大姐农庄的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不到百亩扩展到1000亩,年加工量稳定在900万穗,产品涵盖吉农糯111、绿糯619、荔枝雪糯等多个优质品种,从“小作坊式尝试”成长为辉南县鲜食玉米产业的龙头企业。

从“跟风生产”到“差异突围”

在鲜食玉米行业价格内卷愈演愈烈的当下,大姐农庄能斩获“黄金名片”,关键在于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创新之路。

今年采摘季,走进大姐农庄的加工车间,最显眼的莫过于工人手中“带叶加工”的玉米——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光杆”玉米,这里的玉米都带着一层翠绿的包叶,工人正仔细修剪着叶子的边缘。“别小看这层叶子,它能最大程度保留玉米刚采摘下来的清香,就像咱小时候在大锅里煮玉米时,特意用玉米叶裹着煮一样,吃着就是小时候的味道。”高凤云解释道。尽管带叶加工需要额外投入人工成本,每根玉米的加工时间也增加了2分钟,但这款带叶玉米一经推出,就凭借“原汁原味”的口感赢得了稳定客群。

更具突破性的创新,是今年即将上市的“荔枝雪糯玉米”。在大姐农庄的试验田里,150亩白色糯玉米正等待最后的成熟——这是全国首例“开袋即食”的糯玉米品种,种子单价高达300元/斤,是普通玉米种子的10倍多。“普通糯玉米的糖度大多在9—12,咱这款荔枝雪糯能达到15—18,咬一口又甜又糯,而且不用煮,拆开包装就能吃。”高凤云介绍,去年,附近一家农业科研机构在辉南试种了少量开袋即食糯玉米,委托她加工时,她敏锐地察觉到其市场潜力,当即决定试种。

“现在上班族、学生党都忙,没时间煮玉米,开袋即食的糯玉米刚好满足需求,而且甜度高,南方市场肯定喜欢。”今年4月播种后,全程用长白山矿泉水灌溉、施有机复合肥,还安排专人记录生长数据。“再过一周就能批量采摘加工了,现在已经有好几家电商平台来谈预售,就等着让大家尝尝不用煮的糯玉米。”高凤云的眼里满是期待。

从“本地扎根”到“走向全国”

“黄金名片”的背后,不仅是产品的硬实力,更是市场的认可度。如今的大姐农庄,早已跳出“本地小品牌”的局限,构建起“线下商超+线上电商+跨境出口”的全渠道销售网络,让辉南的鲜食玉米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在线下,大姐农庄在辉南本地开设了1家品牌旗舰店,还成功入驻兴客家、万家福、欧亚等吉林省知名商超,成为很多吉林人逛超市时的必选玉米。

线上渠道的布局更显前瞻性。早在六年前,当很多农业企业还在观望时,大姐农庄就组建了专业电商运营团队,先后开通天猫、拼多多、京东、快手、抖音店铺,还做起了直播带货。“最开始直播的时候,直播间就几十个人看,我们一边煮玉米一边试吃,慢慢积累了老客户。”如今,大姐农庄的线上销量逐年攀升,2024年,大姐农庄全年销售鲜食玉米900万穗,销售额达2694万元,线上渠道贡献了近40%的销量。

从“个人标杆”到“产业力量”

此次斩获“吉林鲜食玉米十大黄金名片”,并非大姐农庄首次获得认可。成立十余年来,辉庆农业及品牌先后拿下“吉林好粮油产品”“吉林省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示范加工企业”“通化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称号,还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绿色工厂”——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企业对“绿色、健康”理念的坚守。

而这份坚守,也让高凤云个人成为“乡村振兴”的标杆人物,并获评“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作为“致富带头人”,她还带动周边农户参与鲜食玉米种植,通过“企业+农户”的订单模式,统一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再按保底价回收,让农户“种得放心、卖得省心”。“现在跟我们合作的农户有几十户,他们种的玉米亩产能达到3000—5500穗,比种普通玉米多赚不少。”高凤云说,能让乡亲们一起致富,比自己赚钱更有成就感。

“下一步,在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带领和指导下,我们打算把有机种植基地扩大到2000亩,再改进厂房的加工设备;荔枝雪糯玉米如果市场反响好,就扩大种植面积,还计划开发玉米面条、玉米粒罐头等深加工产品。”

在高凤云的较真与创新下,大姐农庄这个“黄金名片”,还将走向更远的地方……(文:孙凌伟,图:孟绍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