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崛起的 “光伏城”——广西国能能源的八桂答卷
发布时间:2025-10-11 10:20:0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连绵起伏的沙丘无边无际,光伏板整齐排列在沙海之中,如同一座座闪耀的科技堡垒。”
当人们习惯性地将绿色能源奇迹与沙漠景象相联时,在广西这片喀斯特地貌广布的八桂大地上,广西国能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正秉持“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这一伟大号召,于废弃矿区与山地沟壑间,奋力书写生态修复与能源转型协同发展的新篇章,以实际行动深刻印证着“坚持依法合规,坚守生态环保底线,坚持以效益为根本”这一发展准则的深远意义。
复绿生金:桃花村的蜕变密码
在梧州藤县桃花村,曾经的全国第二大金矿遗址,如今已成为广西首个综合利用废旧矿区的光伏示范工程——藤县桃花光伏项目。站在项目观景台远眺,20兆瓦光伏矩阵如银色海洋铺展在群山之间,板下套种的六堡茶苗郁郁葱葱,微风拂过,茶香与科技感交织出独特的乡村新图景。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片因1989年金矿枯竭而留下的“生态伤疤”:2000余亩矿渣山裸露在外,雨水冲刷下的重金属污水导致下游稻田连年绝收,土地荒芜、村民外流,成为当地发展的“心头病”。
“要在这样的废弃矿区建光伏,首先要啃下‘生态修复’这块硬骨头。”项目负责人回忆道,2021年项目启动之初,团队遭遇的首个挑战便是矿渣坡体的稳定性问题——松散的矿渣在暴雨中极易引发滑坡,传统施工方式不仅风险重重,还可能带来二次污染。
为此,在深入现场勘察30余次后,公司成立的专项攻坚小组创新性地采用了“土工格栅+微生物菌剂改良土”复合技术。首先,利用土工格栅的创新设计稳固坡体结构,显著降低了节点处的断裂概率,提升了整体稳定性。随后,将本地微生物菌剂与客土混合铺覆30厘米,有效提升了土壤肥力,并显著增强了抗侵蚀能力。改造方案与推进会上强调的“巩固生态环保基础,将‘三个坚持’要求贯穿新能源发展全过程”理念高度吻合。该方案不仅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水土流失难题,更让矿渣山逐渐焕发出了生态活力。
现在,无论是在山巅还是谷顶,一座座太阳能光伏板矗立,描绘出壮阔的风景画卷,而矿渣山也变成了“聚宝盆”“绿电厂”,成功实现多重价值的叠加效应:年均发电量高达2119万千瓦时,可替代标准煤6.44万吨,减少碳排放16069吨,相当于每年植树134万余棵;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经过生物制剂改良的土壤,其重金属含量已降至国家二类标准,消失多年的白鹭重新在项目周边的溪流旁筑巢。如今,该项目成为“坚持生态环保底线”的典范,为全国废旧矿区的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广西方案”。
实干破局:从项目攻坚到全局领跑
桃花村的蜕变并非孤立,而是广西国能能源“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精神的典型缩影。围绕“存量增效、增量做优”的核心目标,公司在绿色能源领域迅猛发展,展现出强劲的“加速度”。
2025年上半年公司高效核准灌阳西山南江、平南大洲等5个共54万千瓦风电项目,核准规模与速度持续领跑集团在桂企业;贵港大圩光伏项目按期并网发电,同步取得自治区能源局容量变更备案批复,为区域能源结构转型注入新动能。每个项目的成功落地,都是“实干”精神的真实体现。
面对新能源行业“电量、电价双降”的严峻挑战,公司坚持以“度电效益、度电成本”为核心导向,制定并实施了《2025年“迎峰度夏百日会战”暨抢发电量攻坚作战工作方案》,设立专项奖励以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干劲。通过强化内部、区域、行业三级对标,优化机组运行参数;同时,构建“年方式、月计划、周平衡、日调度”的精细化营销模式,首次实现南网经营区绿电跨区销售至国网经营区,创区域绿电交易新纪录,在行业承压期稳住了公司效益基本盘。
设备可靠性是能源保供的“压舱石”。广西国能积极实施“一场一策”设备可靠性治理方案,针对风电大部件隐患开展专项排查,建立故障诊断中心实时预警,上半年设备故障停机次数同比降低 321次、降幅 26.69%,故障时长同比减少 19443小时、降幅 59.19%。在全国电力行业风电运行指标对标中,公司旗下5个风电场荣获多项奖项,其中玉林天堂顶风电场(一期)凭借其在生态环保、水土保持和绿色施工方面的卓越表现,连续4年荣获5A级荣誉,成为行业内运维管理的典范。
“我们始终牢记‘能源保供首责’,把设备健康水平当作生命线。”天堂顶风电场场站长说。我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减少对山地生态的影响,风电场采用“反铲开挖结合挡土坎”施工工艺,边坡绿化运用“开凿种植孔穴播”技术,还引入智慧工地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测水土流失,如今的风电场不仅是“清洁能源基地”,更成为周边村民休闲观光的“网红打卡地”,带动民宿增收入,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赢。
创新驱动:从“新能源”到“新能源 +”的跨越
在横州峦城38.7万平方米的光伏场内,一场关于“土地高效利用”的创新实践正在上演——这里是全国首个“新型 LED补光技术保粮光伏”项目,光伏板距地面3米高,板下稻田里的水稻长势正旺,与传统光伏项目“占地与种粮矛盾”不同,这里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种粮”的协同发展。
“关键在于突破了‘光照不足’的技术瓶颈。”项目技术负责人展示了与南京农业大学联合研发的智能补光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水稻生长周期动态调整补光时长和强度。2024年首季数据显示,项目水稻亩产520公斤,较周边地块减产3%,米质达国家二级优质米标准;光伏年发电量3000万千瓦时,可满足1.2万户家庭全年用电。
这一创新成果,正是公司“坚持创新引领,发掘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生动体现——推进会上明确提出“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以数字智能技术为驱动,大力赋能产业升级”。峦城项目不仅解决了“光伏与粮食安全”的用地矛盾,更探索出“农业+能源”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赢。公司具有前瞻性地把握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把氢能等新兴产业列入“十五五”规划的重点方向,高质量地完成了藤县氢能产业规划方案以及调研报告,计划以桃花光伏项目作为起点,打造“风光储氢”一体化示范基地——借助光伏电力电解水来制氢,解决氢能制备的“绿电来源”难题,同时结合藤县陶瓷、造船等产业的需求,探索氢能源在产业的应用场景。
未来,公司将依据推进会的战略部署,重点发展新型质生产力,积极探索“风-光-氢-氨-醇”产业链的耦合融合场景,着力打造绿电直连、虚拟电厂及系统友好型新能源场站。力争到2030年,顺利完成从“传统新能源”向“新能源+”的转型,成为区域领先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抢占先机。
党建引领:以“严”与“实”打造塑魂工程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党的建设是坚实保障。”在广西国能能源,全面从严治党始终被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公司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好、用好党建阵地,实施党支部月度“提质创优”评比,建立“检查-反馈-整改”闭环机制,党建月度自查问题整改率达到100%;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开展党支部攻坚竞赛行动,立项8个攻坚项目,其中“藤县桃花光伏生态修复技术攻关”“横州峦城保粮光伏补光系统研发”等项目均提前完成目标,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风险防控是发展的“安全网”。根据推进会所强调的“依法合规是立企之本、发展根基”理念,公司始终将合规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契机,公司推行外委承包商“无差别一体化”管理模式,深度融合人员安全技能提升、大部件隐患排查治理及中高风险作业三重安全管控防线,成功荣获2024年度“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
同时,公司秉持问题导向原则,强化责任担当,紧盯巡视巡察与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实施分类动态管理,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整改完成率分别高达95%、87%、96%。此外,公司深化采购和物资管理,规范采购文件模板的执行,强化全过程管控,有效降低合规风险,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乘时代东风,展鲲鹏之志。广西国能能源以一个个绿色项目在八桂大地上交出了一份份生动的答卷:从藤县桃花村的“废墟变光伏城”,到玉林天堂顶的“风电映云海”,再到横州峦城的“稻光共生长”,每一处蜕变都书写着奇迹。
展望未来,在这片充满活力、生机盎然的广袤土地上,更多的“光伏城”奇迹将不断涌现。它们将铺就一条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持续注入“国能力量”!(广西国能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作者:梁耘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