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要有“泥土味”
发布时间:2025-10-13 14:35:1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最近,驻村书记董桂林“火了”,从一路小跑呼喊着“干饭干饭”的魔性开头,到和大爷大妈聊的“土味家常”,再到各家各户的真挚笑脸,无不彰显着他和群众独特的“相处之道”,可以说他将干部的“泥土味”展现得淋漓尽致。窥一斑而知全豹。基层干部要想多沾“泥土味”,就要像董桂林一样俯下身子,在“泥土”中长本领、在“泥土”中炼作风、在“泥土”中出实效。只有多沾“泥土味”,才能当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泥土味”源于“心入基层、情牵冷暖”的“鱼水情深”。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干部作为党和群众紧密联系的纽带,是政策落实的“最后接棒者”。当前,部分新入职的年轻基层干部,因为缺乏乡村生活经验,存在一定的学历优越感,以至于盲目自大,最终导致工作迟迟无法推进、政策迟迟无法落实。基层干部不能做身入而心不入的“旁观者”,而应成为把田间地头当办公室的“自家人”,俯下身子、放下架子,主动破除和群众之间的“心理围墙”,多用“土言土语”讲政策、话家常,做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只有这样基层干部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和群众建立深厚的情感基础。
“泥土味”见于“身入一线、脚沾泥泞”的“躬身入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基层干部干好工作要践行“一线工作法”,多尝“泥土”的“酸甜苦辣”,多在“泥土”中“摸爬滚打”。要“问需与民”,善于“把脉察疾”,摸清摸准群众的所急所盼,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开展工作,把工作做到群众真正需要的地方。要“问计于民”,始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中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积极运用群众智慧制定出“能落地、讲实效、广受益”的良策,将“问计”变为“酿甜”。要“问效与民”,树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意识,将人民群众“幸福感高不高、满意度强不强、问题解决得好不好”作为衡量工作成绩的最高标准,让工作经得住群众的“辣言辣语”。
“泥土味”成于“效入民心、实干兴业”的惠民成果。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干部身上的“泥土味”,最终要靠群众脸上的笑容来检验。正如董桂林一样,抖音橱窗中挂出的不是商品,而是科技助农、科技兴农的生动实践,售出的不是货物,而是基层干部助力“新农人”的浓浓真情。基层干部要带领群众走出一条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发挥本土优势,挖掘特色产业,坚持以“特”取胜带动产业全链条升级。要聚力科技赋能,利用好电商平台等新型交易渠道,全方位拓宽宣传、销售路径,让产品看得见、走得出、卖得好,推动实现产业兴旺、强村富民,真正让“泥土味”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实干味”和造福群众的“幸福味”。(徐寨镇:孙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