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新区(滨江):“双轮驱动”激活基层治理“末梢神经”
发布时间:2025-10-14 09:17:2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把矛盾调解送到企业工位,将心理服务做成“解忧杂货铺”,为新市民提供从就业到安居的暖心指引……在杭州高新区(滨江),一场以党建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为核心的基层治理变革正悄然发生。
10月11日,“炬”合力·共建“家”——杭州高新区(滨江)推进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工作现场会在浦沿街道火炬产业社区成功举办,现场集中展示了从“试点探路”到“星火遍布”的生动实践与系统思考。
面对基层需求碎片化、服务资源分散化的普遍难题,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关键在于推动专业力量与志愿精神的深度融合。作为中央社会工作部首批试点单位,火炬产业社区率先破题。社区党委书记来慧伟介绍,他们紧扣“需求导向、专业引领”原则,构建起“15333”融合工作机制,围绕“助人”与“助企”两大核心,精准实施矛盾调解、租房服务、暑托班、心理关怀等5+X专项服务,实现了专业社工与志愿服务从简单“相加”到深度“相融”的质变。其中,将矛盾调解送至企业工位、把心理服务做成温馨的“解忧杂货铺”等创新实践,让治理变得触手可及、温暖可感。
这一融合模式的生命力在于其精准回应多元需求的实效。在现场,社区治理委员会副主任由玥通过案例展演,生动还原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工作场景,其强烈的代入感为试点经验打造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样板。浙江理工大学教授金碧华点评指出,火炬社区的实践实现了从“常规服务”到“精准治理”、从“独自发力”到“组团服务”、从“点上经验”到“面上方法”的三重关键突破。
成功的实践正在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以火炬社区为起点,滨江区西兴街道、长河街道、浦沿街道的另外五个社区也已成功入选市级融合试点。在现场会上,六位社区书记共同接过了象征新起点的“融合创新项目牌”,他们分享的创新思考与多元实践,共同勾勒出一幅共建共享幸福家园的生动画卷。
为将“点上经验”系统升华为可复制、可推广的“面上方法”,当天正式发布了《杭州高新区(滨江)产业社区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工作建设指南》。区委社会工作部常务副部长郑思明解读道,作为国内该领域的首个系统性指南,它构建了从工作职责、机制到服务模式、保障的全流程工作体系,为深入推进融合模式提供了权威的行动标尺。
滨江区委副书记、社会工作部部长、政法委书记沈波在现场会上强调,下一步工作要突出党建引领,汇聚志愿服务的多元力量;聚焦成果转化,以《指南》为蓝本书写基层治理的“滨江答卷”;并健全完善机制,构建协同共治的“服务矩阵”,鼓励形成“社区服务企业、企业反哺社区”的良性循环。
(杭州高新区(滨江)浦沿街道火炬产业社区:李清、马倩倩、来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