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万人次跨越山海,中老铁路驶向诗与远方

发布时间:2025-10-15 09:24:3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截至10月8日,累计开行旅客列车8.4万列,全线发送旅客超6000万人次,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推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融通山海,这条“钢铁丝路”激活“一江春水”。中老铁路成为区域发展的“超级链接”,它让“说走就走”成为日常,更让“边陲”变“枢纽”。西双版纳、普洱等地旅游收入增幅超40%,沿线的酒店、餐饮、零售业迎来“春天”。昔日“养在深闺”的秘境,如今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铁路+旅游”的创新模式,让“星光·澜湄号”“象往号”特色列车本身就成了流动的风景线。钢轨铿锵,奏响的是沿线产业升级的“进行曲”;车轮滚滚,碾出的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赛道”。

联通古今,这架“友谊桥梁”书写“美美与共”。中老铁路是一条“流动的文化长廊”,它让“早上普洱采茶,傍晚琅勃拉邦观日落”成为现实,串起中老两国9处自然遗产、26处文化遗产。这条线路上,不同语言、肤色的旅客在车厢里“相遇相知”,115个国家、近60万人次的跨境往来,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会客厅”。从外卡支付到现金兑换,每一项贴心服务都在拆除“无形的墙”;每一次微笑、每一句问候,都在编织民心相同的“同心结”。

贯通未来,这个“开放引擎”驶向“星辰大海”。六千万客流是“成绩单”,更是“启航号”。这条铁路正从“一条线”扩展成“一张网”——向南,它将牵手泰国、马来西亚,编织泛亚铁路的“梦想经纬”;向西,未来与中欧班列“无缝对接”,让东南亚水果直达欧洲餐桌,成就亚欧大陆的“超级物流通道”。中老铁路用实践诠释了“通则达,合则赢”的硬道理,为“一带一路”合作打造了“黄金样板”。它向世界证明:真正的联通,不仅是轨道的相接,更是机遇的共享、未来的共创。

钢铁丝路,跨越的不仅是山河,更是发展的鸿沟;承载的不仅是旅客,更是共同的梦想。当列车鸣笛启程,我们看到的不只是钢铁的轨迹,更是一个携手同行、美美与共的新时代正在疾驰而来。(闫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