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至中亚班列图定开行:打通双循环,激活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10-15 09:48:4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10月13日,天津至中亚多国图定中亚班列从天津集装箱中心站顺利始发,这趟满载“中国制造”的班列不仅是一条物流通道的升级,更是天津落实上合组织峰会成果、深化与中亚互联互通的生动实践。每周一列的常态化开行,为京津冀地区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注入稳定动能,也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畅通打开了新的突破口。

班列图定化:从“按需发车”到“定时定点”的质效飞跃

此次班列首次纳入图定线路,意味着运输时间、频次和路线均实现标准化、固定化。过去,中亚班列多采用“按需集结、凑满即发”的模式,存在发车时间不确定、运输周期波动等问题。而图定班列如同“铁路快递”,以每周一列的频次和约10天的固定周期,为企业提供了可预期的物流方案。这种稳定性大幅降低了企业的库存成本和供应链风险,让“中国制造”能够更准时、更高效地抵达中亚市场。天津集装箱中心站前三季度中欧中亚班列同比增长40%的数据,也印证了班列常态化对贸易增长的强劲拉动作用。

通道多元化:织密互联互通网络,强化天津枢纽地位

天津作为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和铁路枢纽,此次开通经霍尔果斯口岸至中亚的图定班列,进一步完善了其“海陆空铁”立体物流网络。此前,天津至中亚的货物多依赖海运或其他陆路口岸,运输路径较长且受天气、地缘等因素影响较大。霍尔果斯口岸作为我国通往中亚的重要门户,具有通关效率高、陆运成本低的优势。图定班列的开行,将天津与中亚国家的陆路通道彻底打通,形成“港口+铁路+口岸”的联动格局。这不仅提升了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物流辐射能力,更使其成为连接东亚与中亚、欧洲的关键节点,助力我国向西开放战略的深入推进。

服务精准化:多部门协同发力,打造高效物流闭环

班列的顺利开行离不开背后的“全链条”服务支撑。天津集装箱中心站实施“优先装车、优先发运”的保障措施,通过精准调配设备与人员,确保货物快速装卸;同时与海关、港口等单位深化协作,应用“铁路快速通关”模式,大幅缩短通关时间。这种“一站式”服务打破了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货物从装箱、报关到出境的无缝衔接。例如,此次班列搭载的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正是通过高效的通关流程,得以快速发往中亚市场。精准化的服务不仅提升了班列的运行效率,更增强了天津作为物流枢纽的竞争力,吸引更多京津冀企业选择通过这条通道“走出去”。

合作深入化:以物流带贸易,推动区域经济共赢发展

班列的常态化开行,本质上是为天津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搭建了“快车道”。中亚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等领域对中国商品需求旺盛,而天津及京津冀地区的家电、汽车配件等产品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图定班列的开通,让两地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预计将带动天津对中亚出口额的进一步增长。同时,物流通道的畅通也将吸引中亚的能源、矿产等资源更便捷地进入中国市场,形成“双向流动”的贸易格局。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稳定我国外贸基本盘,更能深化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区域合作,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支撑。

从“点对点”的零散运输到“线对线”的图定运行,天津至中亚班列的升级,是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完善和对外开放水平提升的缩影。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这条连接东西的“钢铁丝路”必将成为推动京津冀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同、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引擎。期待未来有更多这样的“黄金通道”涌现,为铁路高质量发展和全球贸易便利化贡献更大力量。(孔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