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丁堰镇教育管理中心:融合育心,静待花开向未来

发布时间:2025-10-15 14:48:5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教育不是催促成长的“拔苗”,而是守护生命自然绽放的“耕耘”。在如皋市丁堰镇这片教育热土上,从幼儿园到初中,广大教育工作者们始终秉持着“融合育心,润心铸魂”的理念,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育人故事。他们以爱为基、以专业为帆、以融合为径,点亮每一个生命的未来。如皋市丁堰镇教育管理中心校长周建军说,“融合育心”不仅是一句育人理念,更是浸润在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师生互动中的行动指南,各校以“融合”为路径,以“育心”为核心,让每个孩子在多元滋养中向阳而生,逐梦前行。

以爱为基,在耐心等待中静待每一朵花开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生命种子,拥有属于自己的生长节奏和绽放姿态。小旭就是丁堰幼儿园施晓燕老师班上的一颗“特别的种子”。初次见面师幼问候,小旭充耳不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来回奔跑。施老师意识到,他需要一个愿意蹲下身来、倾听其内心世界的伙伴,于是,早晨面对面问好、微笑击掌成为师幼互动的秘钥。他喜欢重复特定的游戏,如荡秋千、走轮胎,不愿参与集体活动,跑累了便会像树袋熊一样挂在成人身上。面对一次次尝试引导他融入活动的失败,施老师选择的是等待而非强迫,是理解而非纠正。

针对他吃饭挑食且较慢的情况,施老师精心设计了“一讲二演三说四做”的方法:讲述《挑食的小豆芽》的故事,通过角色扮演让他体会情节,共同讨论不挑食的好处,并在实际进餐中鼓励他尝试。餐中,巧妙寻求他的“帮助”,转移他对不喜欢食物的注意力;餐后,与家长携手及时肯定他的每一点进步。渐渐地,他开始接受新食物,进餐速度也快多了,那张满足的笑脸,便是成人最大的成就感。

在体育活动中,他“害怕尝试”,施老师没有急于推他向前,而是走到他身边,用温暖的目光和坚定的语气告诉他:“没关系,你一定可以。来,把小手给老师,我们一起试试。”从最初的机械配合,到后来能主动练习,他在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中积累了信心。当他在平衡木上颤巍巍地迈出第一步,周围的小伙伴自发地为他欢呼;当他在融合教室训练后不愿离开而迸发出词语“哦不”时,让家长喜极而泣,施老师深深感受到,融合教育的力量核心在于“陪伴”与“等待”,在于用专业的方法去唤醒内在的潜能。

润心育人,在细节关怀中传递教育的温度

“润心育人”,在丁堰镇刘海小学,这不是一句悬挂于墙的口号,而是融入校园生活每一个毛细血管的教育实践。学校构建起以“深度、温度、力度、广度”为特色的润心关爱体系,让教育真正成为有温度的生命互动。

“深度”体现在家校协同的合力上。学校常态化开展全员家访,校领导亲自带队,与教师一同走进学生家庭,亲手将获奖证书递到家长手中,面对面细数孩子在校的进步与闪光点。这种“报喜式”家访,有效打破了家校之间的沟通壁垒。同步推行的“全员导师制”,让每一位教师都化身为学生的“知心人”,通过定期的谈心谈话,疏导负面情绪,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被看见、被理解的专属关怀。

“温度”蕴含在日常关怀的细节里。每日清晨,校领导与值班教师都会早早守候在校门口,用亲切的问候、击掌、碰拳等充满活力的方式迎接每一位学生,也引导孩子主动微笑问好,让一天的校园生活从温暖与尊重开始。各班教室里的“心理晴雨表”更是一个暖心设计,心理委员每日记录同学们的情绪变化,协助教师精准捕捉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能够及时送上必要的关心与疏导。

“力度”彰显于特殊帮扶的担当中。面对一年级有“入学焦虑症”的新生,班主任主动联动幼儿园老师,通过陪伴游戏、耐心引导,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帮助孩子克服障碍,顺利融入集体。对于五年级调皮好动缺乏学习热情的学生,教师敏锐地挖掘其朗诵特长,为他量身定制辅导计划,并推荐他参与国庆汇演。如今,这名学生不仅朗诵热情高涨,作业质量和学习态度也发生了令人欣喜的转变。

“广度”融汇在多元活动的融合中。师生共同参与的篮球赛、“三人两足”、校园拔草、大扫除等活动,在劳动与协作中拉近了彼此的情感距离。常态化开展的大课间啦啦操,以及覆盖朗诵、合唱、美术等多个领域的社团活动,确保了从运动到艺术,从劳动到娱乐,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在多元体验中舒缓身心,培养特长,让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融合育心,在体系构建中铸就成长的灵魂

丁堰初中则将“融合教育”与“润心行动”提升到了体系化构建的高度,致力于为每一个生命,特别是特殊需要的孩子,撑起一片“接纳为底色、支持为养分、赋能为阳光”的晴朗天空。

以理念为基,破除机械叠加,实现有机融合。老师们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绝非孤立的课程,而应如盐溶于水,无痕却有力地渗透于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润心”行动不是一项附加任务,“融合教育”也不仅是特殊学生的随班就读。二者的精髓在于“融合”——将心理关爱的理念、方法,像血液一样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师生互动的每个瞬间。学校坚持全员参与、面向全体,旨在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会调试”以适应环境,“学会发展”以成就自我。

以体系赋能,构建多维网络,凝聚协同力量。学校做到专业支撑与全员参与相融合,着力培养专业的心理教师队伍作为核心驱动力,同时通过“全员导师制”,将每一位教师都转变为学生的“成长导师”;普适关爱与个性施策相融合,在面向全体家长会、心理普测的同时,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建立并动态更新“一生一档”,进行长期跟踪与关爱,让融合教育的关怀细致入微;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融合,通过专家讲座、家访等多种渠道,引导家庭与学校同频共振,形成合力;校内力量与关工委资源相融合,将关工委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共同研讨案例、策划活动,将心理健康的“柔性疏导”与关工委的“红色基因”和“价值引领”结合,为学生筑牢积极向上的思想与心理根基。

心驻美好,润心成长。丁堰镇各校欣喜地看到,“润心”与“融合”开出了温暖之花。近三年参加南通市融合教育教学比赛,一等奖一人,二等奖一人;如皋市融合教育教学比赛,特等奖二人,一等奖二人,二等奖三人……他们坚信,这是一种充满人情味与生命力的教育,其本质在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并让这点星火燃成自信的燎原之势。他们将始终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用专业的知识和无私的大爱,为每一个孩子构筑健康成长的心灵港湾,搭建起通向未来的桥梁,奔赴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如皋市丁堰镇教育管理中心:文/施晓燕、曹殿军、钱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