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多方协同共创美好未来
发布时间:2025-10-21 14:47:3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2025年10月14日是第56届世界标准日。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为“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聚焦可持续发展目标17—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世界标准日”的中国主题为“增强伙伴关系,共促可持续发展”。

10月14日,苏州市市场监管局举办苏州市2025年“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活动现场,发布了2025年度苏州市标准化优秀实践成果;启动了2025年度苏州市标准化计划项目;成立了首批标准创新联合体并举行授牌仪式;苏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苏州苏大教育服务投资发展集团作交流发言。

近年来,苏州市市场监管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企事业单位已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各类国际标准180项,国家、行业标准一万余项,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20项,承担国际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17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12个。

高位部署谋划,全面推进标准化战略实施。在全省率先出台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具有苏州特色的标准化工作路径和举措。推动苏州市政府出台《数字苏州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推进数字城市标准化建设。出台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通过实施“标准+创新”生态促进工程、传统产业标准化提升工程、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工程、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标准化人才强基工程和标准化服务业引聚工程,以标准支撑引领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制定支持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若干措施,进一步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不断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产学研联动的标准化生态。
聚焦重点发力,加强产业标准化前瞻布局。建立产业标准化工作机制。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14个领域分别组建成立产业标准化联盟,联盟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培训、座谈会、调研交流、产需对接等活动百余场,推动开展300余项国际、国家、行业、团体、地方标准研制。开展重点领域标准体系研究。在机器人、纳米新材料等22个领域组织编制、发布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明确各领域全产业链标准布局,指导企业开展标准研制,推动产业标准化有序发展。加强高能级平台载体建设。推动我市企业积极承担国内外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集聚政、产、学、研等多方资源,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和标准共研,截至目前,已累计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4个、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8个、工作组29个,江苏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8个。建成启用标准化创新综合体,运行标准化科普展示馆,建成数字标准馆(苏州)、标准样品中心等标准创新载体,持续优化标准化生态。加快推进标准研制。建立“分类培育、靶向施策”机制,动态建立四类培育名单,实施一名单一方案精准培育,指导推动企业加快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应用,持续加大自主创新标准制定力度。
创新工作路径,加快国际标准化交流合作。成立并投入运行中德标准化合作苏州创新中心,发挥平台载体的资源集聚作用和协同创新优势,积极探索国际标准化工作新机制新模式。法兰克福中德标准化合作创新中心正式投用,紧密联系德国权威标准化机构,搭建中德标准信息共享桥梁,促进技术规则对接。稳步推进标准制度型开放,依托对德优势,指导推动40余家在苏德企参与制修订我国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100余项,40余名德企专家成为ISO注册专家与我国标委会委员。举办中德标准化合作娄东会议暨国际标准化创新融合发展(苏州)推进会等交流活动,推动企业深度融入国际标准化生态圈。举办系列国际标准化培训,帮助企业明晰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路径,促进国际标准化能力提升。

锻造人才队伍,强化标准化工作基础支撑。鼓励苏州产业和技术领军人物成为国内外标准化专家,加强对熟悉国内外标准和技术规则的标准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截至目前,有2人当选为国际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主席,4人获IEC1906奖,拥有国际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注册专家超过100名,在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中担任职务的专家超过400名。成立全国首个标准化产教联合体,建立分梯度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首批设立14个标准化实训基地,探索实践适合不同标准化人才工作内容的培训新模式。开展标准化人才能力素质模型研制,为下一步标准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教育资源开发、实训基地规划等提供系统谋划。
接下来,苏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完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布局,充分发挥标准化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贡献标准力量。(苏州市市场监管局:李净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