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把作风建设融入日常

发布时间:2025-10-22 11:48:4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作风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柴米油盐中的民生温度,是藏在举手投足间的党性修养。党员干部唯有将作风建设融入日常,做在经常,才能守住廉洁底线。

守住“情”与“纪”的边界。礼尚往来本是传递情谊的传统,但“有心人”将礼尚往来异化为利益输送的“幌子”,借助“礼尚往来”的旗子,大开“方便之门”,将礼金、购物卡包装成“心意”,或者借子女升学、结婚之机,大摆宴席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的重金厚礼。这些看似“合情合理”的往来,实则是将公权力与私人情谊捆绑,让作风建设在“温水煮青蛙”中失守。真正的作风建设,要在礼尚往来中始终保持清醒,不逾越“纪律红线”,不被物质馈赠模糊公私界限,不让人情往来掺杂利益算计,守住“情”与“纪”的边界。

警惕“酒”与“权”的勾结。酒桌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交文化的一种具象表现,它是维系人情、促进沟通的载体,但也掺杂着需要警惕和摒弃的不良风气。部分酒桌文化已异化为“劝酒逼酒”“酒桌论权”“以酒办事”的不良风气。用“不喝就是不给面子”绑架他人,借推杯换盏搞利益勾兑,将酒量与“诚意”“能力”挂钩,这些不仅违背现代文明社交理念,更可能成为作风问题、腐败问题的滋生土壤。作风建设对“推杯换盏”的要求,并非禁止正常社交,而是反对借酒局搞利益勾兑。党员干部要始终绷紧纪律之弦,不赴“鸿门宴”,不喝“违规酒”,不搞“酒桌文化”背后的权力寻租,让公权力回归“笼子”。

厘清“理”与“规”的尺度。“熟人好办事”的观念影响了很多人,有的人因为“熟人关系”把事办成,有的人却因为“熟人关系”难办事。在不违规违纪的情况下,顺水推舟的人情大家都喜欢,但有些人将“人情”凌驾于“规则”之上,利用职务之便,违规为熟人“开绿灯”,为不符合条件的亲属安排工作、为违规项目简化审批流程,将“人情往来”变成“权钱交易”。还有的碍于“老领导”“老同事”情面,对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破坏制度公平。作风建设强调的“人情办事分寸”,核心是坚守“按规矩办事”的原则,即不为人情放弃原则,不为关系突破底线,维护正常的人情往来,更守护制度的刚性与公平。

作风建设从来不只是口号,它还是是贯穿在礼尚往来、推杯换盏、人情办事中的具体行动。唯有在这些细微场景中守住底线、把好分寸,才能让作风建设真正落地生根,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与社会环境。

(砚山县纪委监委:王建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