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干部当修“三慢”之功

发布时间:2025-10-22 11:48:4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曾国藩在《治学论道之经》中说“成大事者必有三慢,慢于言、慢于气、慢于行。”对于纪检监察干部而言,“三慢”之功不仅是个人品德的必修课,更是践行初心使命、履职尽责的“金钥匙”。在正风肃纪反腐的前沿阵地上,纪检监察唯有沉心修炼“三慢”之功,方能行稳致远、担当作为。

心慢,方能静思细悟辨真伪,谋定而后动。“气者心动也,气多必乱”。纪纪检监察工作是政治性极强的工作,每一起案件查办、每一次监督都关乎党的形象和群众的信任,不容浮躁草率。“心慢”并非消极拖延,而是要以沉稳定力和理性自觉对待每一项工作。在线索处置时,“心慢”是抽丝剥茧的耐心,当线索纷繁复杂、真假交织时,若急于求成则容易丢失关键信息,偏离方向,唯有沉下心来,逐一梳理核查、综合分析,方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监督检查中,“心慢”则是严谨审慎的初心,从发现问题到督促整改,各项环节都需慢工出细活,面对复杂问题时,唯有保持平静,推敲每个细节,才能确保监督执纪经得起党和人民的检验。

嘴慢,方能谨言慎行守底线,言出必有据。“失言者无所不失”。纪检监察干部身处反腐败斗争的第一线,一言一行都关乎监督执纪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嘴慢”,是纪检监察干部必修的职业操守,是对纪律的敬畏、对事实的尊重。“嘴慢”意味着不随意表态、不妄加评论,纪检监察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管住自己的嘴,不被人情世故所裹挟,不被流言蜚语所误导。“嘴慢”更要求言之有物、言出法随,在作出处理决定、回应社会关切时,更要字斟句酌,确保每一句话都有事实依据、有纪法支撑。

手慢,方能依规依纪守程序,执纪不含糊。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用得不好则可能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手慢”并非履职不力、消极作为,而是对监督执纪程序的严格遵守,对权力运行的审慎把控。“手慢”体现在严守程序规矩上,从立案审批到调查取证,从处分送达到处分执行,每个环节都为纪检监察工作划定了清晰的红线。若图一时之便、求一时之快,省略必要程序、简化关键步骤,看似提高了效率,实则埋下了风险隐患。唯有“慢下来”,严格按照程序办事,才能确保执纪执法始终在制度的笼子里规范运行,对违纪违法问题的处理,既不能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也不能搞“一刀切”“简单化”。这才能让处理结果经得起检验,才能对党的事业负责。

心慢方有定力,嘴慢方显审慎,手慢方守规矩。看似是“慢功夫”,实则是纪检监察干部干事创业的“真本领”。纪检监察干部面临在反腐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唯有将“三慢”之功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以沉稳之心谋事、以审慎之言待人、以规范之手执纪,才能在新征程上不断开创纪检监察工作新局面,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贡献力量。

(文山市纪委监委:周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