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施治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

发布时间:2025-10-22 11:48:4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基层“一把手”权力运行的监督质效,不仅决定基层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度与成色,更直接关系民生福祉的保障、政治生态的净化,面对“上级监督远、同级监督软、下级监督难”等困境,需贯通“查改治”通篇文章,推动监督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以“查”为基筑牢监督防线。“一把手”拥有决策执行重权,若监督“滞后”“虚化”,极易导致权力滥用。破解此困,需构建“全域覆盖、靶向有力”的监督体系,让监督既“无死角”又“有精度”。要凝聚监督合力,针对重大项目审批、大额资金拨付、重要人事任免等“一把手”履职的核心环节,灵活运用“室组地”力量开展“嵌入式”监督,推动程序规范、执行有效;还要依托科技赋能补足监督短板,整合不同职能部门数据,运用大数据比对、AI智能预警等,推动监督从“事后追责”向“事前防控”延伸;更关键的是要构建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动态跟踪监督,及时发现并预警纠偏苗头性问题,防止“小隐患”演变为“大问题”。

以“改”破局推动系统治理。“查”出问题不是终点,唯有靶向整改、完善制度,才能实现长效监督。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必须推动“个案整改”向“系统治理”升级,让制度生威。要强化“一案一复盘”,聚焦审批、监管、执行等深层问题,深挖根源,补齐制度漏洞和监管盲区,做到“整改一个问题、完善一套制度、规范一个领域”。还要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定期开展专项检查,精准识别制度执行中的“温差”“落差”,对搞变通、打折扣等行为,既倒查“一把手”主体责任,也追究监管部门失察之责,让制度真正成为权力规范运行的“硬约束”。

以“治”固本筑牢思想防线。制度约束是“外在标尺”,思想自觉才是“内在防线”。“一把手”违纪违法,根源往往是理想信念动摇,廉洁自律意识弱化,监督需从行为约束转向思想培育,推动“被动震慑”向“主动敬畏”转变。要针对“一把手”不同任职阶段、不同领域特点,分层分类精准施策,既常态开展“任前廉政谈话+权力清单解读+警示教育基地研学”套餐式培训,又通过摄制情景剧、编印警示录等,以“身边安”警示“身边人”,增强教育针对性。还要常态化进行廉洁提醒,上级“一把手”定期与下级“一把手”开展廉洁谈话,既了解工作情况,也提醒廉洁风险,把“廉洁弦”绷在日常、抓在经常,推动“不想腐”从“外在要求”内化为“内在追求”。

“一把手”监督绝非单一举措的“单兵突进”,而是“查改治”全链贯通的系统工程。须将“精准监督、制度约束、思想引领”协同机制贯穿到权力运行与干部管理各环节,才能让“一把手”在敢担当中守规矩,在不逾矩中有作为,为基层全面从严治党注入持久动力,为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丘北县纪委监委:马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