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蓝水岸社区“蓝朋友”志愿服务队上线

发布时间:2025-10-22 14:55:0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以“便民实事”织密社区温暖网,激活邻里共治新活力

“以后修个小家电、理个发不用跑远路了,社区这‘蓝朋友’真是送到心坎上!”10月12日,多蓝水岸社区碧海苑中心花园人头攒动,随着“蓝朋友在身边——多蓝水岸社区‘蓝朋友’志愿服务队上线活动”启动,居民们围着便民服务点不住称赞。这场以“解民忧、暖民心”为核心的活动,不仅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更标志着多蓝水岸社区“常态化便民服务+邻里互动”机制正式落地,为构建和谐幸福社区注入新动能。

便民服务“精准滴灌”,破解居民日常“小麻烦”

活动现场的便民服务区,是居民最集中的“人气区”——口腔医生细致检查老人牙齿,耐心讲解护牙知识;理发志愿者根据居民需求修剪发型,理完发的阿姨对着镜子笑称“比理发店剪得还合心意”;修鞋师傅穿针引线,将开裂的鞋帮缝补得整整齐齐;磨刀区前,居民有序排队,工作人员接过菜刀、剪刀,不多时便磨得锃亮;小家电维修台前,师傅拆开故障的电水壶,很快找出问题并修复。

最受老年人欢迎的当属义诊专区:医护人员为居民免费量血压、测空腹血糖,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逐一叮嘱用药和饮食注意事项。“我早上没吃饭来测血糖,医生还特意给了我一块糖,怕我低血糖,太贴心了。”72岁的张大爷说。现场有序排队,避免拥挤,让便民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恰恰是社区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的体现——从老年人“理发难”、上班族“小家电维修贵”,到居民“健康咨询缺渠道”,“蓝朋友”服务队用“家门口的便利”,把实事做到居民生活的“关键处”。

趣味互动“打破隔阂”,让邻里从“陌生”变“熟人”

“加油!还差一只‘小猪’就进笼啦!”小游戏区传来阵阵欢呼,“赶猪入笼”游戏中,居民们手持工具,小心翼翼地将气球“小猪”赶入笼子,有人手忙脚乱引得众人发笑,有人技巧娴熟快速完成,输赢间满是邻里间的轻松欢笑;“手忙脚乱”游戏里,大人小孩都跟着脚印、手印的指示“手脚并用”,偶尔踩错的懊恼和快速通关的雀跃,让陌生邻居间多了一句“你刚才好快啊”的交流;“原地踏步走”环节,蒙眼的居民在同伴的提醒下保持平衡,60秒不踩线的居民赢得掌声时,身边人比自己获胜还开心。

“以前住对门都不怎么说话,今天一起玩游戏,一下子就熟了。”参与游戏的年轻居民小李说。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设置小游戏区,正是为了打破现代社区“邻里相望不相识”的隔阂,通过轻松有趣的互动,让居民在玩乐中拉近距离,重构“熟人社区”的温暖氛围——这也是“蓝朋友”服务队的核心目标之一:不仅要做“便民的帮手”,更要做“邻里的纽带”。

公益宣传“入脑入心”,筑牢社区安全“防护墙”

在公益宣传区,一块块图文并茂的展板吸引居民驻足:“防范电信诈骗‘三不原则’”、“反邪教知识要点”、“文明出行礼仪”、“扫黄打非小常识”,内容通俗易懂,针对性极强。志愿者们一边发放宣传手册,一边结合真实案例讲解:“遇到说‘您中大奖了’的电话,千万别信,这都是常见的诈骗手段。”

最热闹的当属“快问快答”环节——“文明出行要遵守什么规则?”“反邪教的第一步是什么?”居民们举手抢答,答对者接过雨伞、毛巾等小奖品,脸上满是成就感。“这种方式比单纯看展板好记多了,还能拿奖品,我家孩子现在都知道‘不能给陌生人转账’了。”居民王女士说。通过“互动式宣传”,社区将安全知识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让文明意识、防范意识真正扎根居民心中,为社区营造安全、健康的环境打下基础。

“‘蓝朋友’不是一次活动,而是社区长期服务居民的‘固定伙伴’。”多蓝水岸社区负责人介绍,服务队由社区党员、热心居民、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后续将建立“每月固定服务日”机制,根据居民需求动态调整服务内容。“我们希望通过‘蓝朋友’,让便民服务常态化、邻里互动日常化,让每个居民都能感受到社区的温暖,主动参与到社区建设中,一起把家园建得更美好。”

据悉,活动当天共服务居民2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收集居民服务需求建议40余条。下一步,多蓝水岸社区“蓝朋友”志愿服务队将根据居民反馈优化服务,以“实事清单”对接“需求清单”,让“蓝朋友”真正成为居民身边“随叫随到、贴心可靠”的伙伴,推动社区从“管理”向“共治”转变,让和谐之花在邻里间持续绽放。 (顾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