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三维驱动・四环联动”创新创业工作模式
发布时间:2025-10-22 14:55:0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为破解创新创业教育与信息学科人才培养融合不深、实践转化路径不畅等问题,学院结合专业特色与学生发展需求,构建“三维驱动・四环联动”创新创业工作模式,形成“基础扎实、链条完整、特色鲜明”的双创育人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一、“三维驱动”:筑牢双创育人根基,强化全要素保障
“三维驱动”以“制度+实践”“课程+师资”“平台+赛事”为三大核心支柱,从保障、内核、载体三个维度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全方位支撑,确保工作落地见效。
(一)“制度+实践”保障驱动:夯实双创工作运行基础
围绕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构建“政策引领+实践落地”双轨保障机制,让双创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制度层面:结合学院学科特点与师资优势,制定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明确课程设置、赛事组织、平台使用等核心环节的工作标准;同步出台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对学生参赛、项目孵化、自主创业给予资源倾斜,例如为竞赛团队提供专项经费、为创业学生对接校友企业资源,形成“顶层设计+细节规范”的制度体系。
实践层面:将制度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建立“年度总结+动态优化”机制,每年梳理双创工作成效与问题,调整课程内容、赛事培育重点等,确保制度与实践同频共振。例如根据学生参赛反馈,优化“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的赛前指导流程,让制度真正服务于双创实践。
(二)“课程+师资”核心驱动:打造双创人才培养内核
以“课程筑基、师资赋能”为核心,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流程,提升学生双创素养与能力。
课程体系建设:构建“选修课+专业课”双轨课程矩阵,既开设《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大数据分析及应用》等创新创业选修课,丰富学生跨领域双创知识;又推进专创深度融合,在《Python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等专业核心课中融入“项目创新实战”环节,2025年度覆盖学生超1500人次,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锤炼创新思维,学生创新项目申报率达96%。
师资队伍搭建:组建“校内导师+企业专家”双师指导团队,一方面依托学院教师开展课程教学与竞赛基础指导,部分教师受邀到其他高校开展双创培训,彰显师资实力;另一方面聘请厦门新华鼎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沃科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创业负责人等10余名行业专家担任企业导师,通过技术讲座、项目问诊(年均开展20余场)、企业研学等形式,为学生传递行业前沿动态与实战经验,打造“专业授课+企业实践”的师资育人合力。
(三)“平台+赛事”载体驱动:搭建双创成果转化舞台
以“平台支撑实践、赛事检验成效”为导向,为学生提供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落地的全链条载体,推动双创想法转化为实际成果。
实践平台建设:构建“实验室+实践基地”双平台支撑体系,学院实验室投入专项经费升级设备,搭建“实验室+竞赛+项目”三位一体实践场景,支持学生开展技术研发与竞赛备赛;同时与校友企业共建5个专业实践基地,设置明确的双创培养目标与考核机制,助力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践能力,例如在基地开展专创融合实践、创新大赛项目打磨等活动。
赛事组织推进:建立“梯队培养+专项攻坚”赛事培育机制,组建“低年级筑基-高年级攻关”竞赛梯队,针对“互联网+”、“挑战杯”等重点赛事开设赛前特训营,从项目选题、技术研发到商业路演全流程跟踪指导。2025年,学院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高校主赛道报名312项,在第十七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三等奖,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获国家级立项3项、省级立项9项、校级立项1项,以赛事为纽带推动学生双创能力升级。
二、“四环联动”:构建全链条育人闭环,激活双创生态活力
“四环联动”以“学、练、赛、创”为关键环节,形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双创育人闭环,实现从知识输入到成果输出的全流程覆盖,让创新创业教育真正“活”起来。
(一)“学”:以课程教学筑基,夯实双创知识基础
通过“选修课+专业课”的课程体系,让学生系统学习创新创业理论与专业技术知识:在选修课中了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场景,在专业核心课的“项目创新实战”环节掌握技术研发与项目设计方法,为后续实践、竞赛、创业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嵌入式系统开发》课程中,学生围绕“智能硬件设计”开展项目学习,既掌握专业技术,又培养创新设计思维。
(二)“练”:以实践平台锤炼,提升双创实战能力
依托实验室与专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学后即练”的实践场景:在实验室开展竞赛项目技术研发,利用升级后的设备完成硬件调试、软件编程等实操任务;在实践基地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学习行业标准与项目管理流程,例如在校友企业实践基地中,学生协助开展信息技术服务相关工作,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场景,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赛”:以各类赛事攻坚,检验双创培养成效
以赛事为“试金石”,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双创竞赛,将“学”“练”成果转化为竞赛成绩:通过“梯队培养+专项攻坚”机制,为不同年级、不同基础的学生匹配赛事资源,低年级学生参与校级创新大赛积累经验,高年级学生冲击“挑战杯”、“互联网+”等省级、国家级赛事。例如在“挑战杯”备赛中,导师团队全程指导学生优化项目方案,最终实现省级奖项突破,让学生在赛事攻坚中提升项目打磨、团队协作与路演表达能力。
(四)“创”:以成果落地转化,实现双创价值延伸
推动“赛”后成果进一步转化,形成“以创促学、以创促产”的良性循环:一方面支持学生将竞赛优秀项目、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创业项目,学院2名学生依托竞赛积累的技术与经验,成立科技公司开展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将创新成果以论文、专利形式呈现,2025年在校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实现“从竞赛到创业、从成果到价值”的双创闭环。
三、模式特色与成效
“三维驱动・四环联动”工作模式紧密结合信息学科特点,实现“制度有保障、课程有深度、师资有实力、平台有支撑、赛事有突破、成果有转化”的双创育人目标。通过该模式,学院构建了“学、练、赛、创”一体化的双创教育生态,2025年学生创新项目申报率、竞赛参与度、成果转化质量均显著提升,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信息类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连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