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北塔区田江街道探索“收-碎-还”秸秆禁烧闭环治理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10-23 14:49:5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湖南省邵阳市北塔区田江街道位于资水之畔,下辖苗儿、谷洲、田江、邓家4个涉农村(社区),耕地总面积3600余亩。面对以往收获季节“禁烧工作压力大、秸秆去处成难题、群众利益难协调”的三重困境,街道党工委坚决摒弃“以堵代疏”的旧思路,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服务民生为根本,以秸秆利用促动农业循环经济为目标,成功探索出“田江模式”的秸秆“收-碎-还”闭环治理新路径,实现了环境治理、产业培育、农民增收的“三赢”局面。
组织协同,多元收集:构建“街道-村-企-民”共治收运体系
街道将秸秆综合利用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工作专班,强化顶层设计与资源整合,系统规划“收、碎、还”全流程。科学布局收运网络,依据秸秆产量与运输半径,选定田江村蔬菜大棚作为全域处理枢纽,实现集约化低成本运营。在“收”的环节,推行三种方式。一是上门宣传收集。由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入户讲解政策,提升群众配合度。二是兑换肥料收集。制定“1立方米秸秆兑5公斤复合肥”等标准,激励农户主动交送。三是严格处罚收集。对违规焚烧加强执法,形成约束力,实现应收尽收。
就地破碎,灵活处置:推行“田头–中心–饲料”多元碎用路径
街道通过“以奖代补”为各村配齐粉碎机与三轮车,组建四支党员带头的回收服务队,实现三种破碎方式。一是田间地头碎,就地及时粉碎,降本增效。二是集中储存碎,以田江村蔬菜大棚为中心点统一破碎贮存,便于规模利用。三是饲料化碎,优选部分秸秆直接作为饲料使用,双向节约成本。如在苗儿村等地,部分秸秆破碎后用于养鱼、喂马,拓宽资源化渠道。
高效还田,闭环回地:创新“就地–堆肥–制肥”多元还田模式
尊重农户意愿,不搞“一刀切”,提供三类科学还田方式。一是就地还田,对秸秆量少的农户提供免费粉碎翻埋服务,快速腐解,保墒增肥。二是堆肥还田,农技人员指导快速堆肥技术,20天内完成肥料化,提升土壤有机质。三是制肥还田,引入润湘公司规模化生产营养土和复合肥,反哺本地农业,形成“秸秆—肥料—土地”闭环。经测算,每亩秸秆可换100公斤复合肥或1000斤营养土,既降低农户成本,又持续补充地力。
循环增值,产业反哺:打造“低碳–高值–可持续”绿色产业链
街道推动秸秆从“禁烧处理”走向“产业开发”,依托润湘公司企业进行规模化好氧发酵,按科学配比生产优质营养土,彻底杀灭病菌,生成高附加值产品。秸秆营养土就地用于本地2000余亩蔬菜和1000余亩油茶水果基地,帮助农户每亩施肥成本降200元、节省50%。同时,秸秆营养土是培养花卉苗木的优质肥料,广受园林公司青睐,带动了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企业也形成了稳定的盈利模式,实现了可持续运行。
田江街道的“小循环”模式,为秸秆区域化治理提供了新路径。其成功关键在于系统思维、现代化运营和共建共享。下一步,街道将进一步完善循环体系,逐步纳入畜禽粪污、尾菜等更多废弃物,拓展产品种类,打造区域绿色农业品牌,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绿色动能。(邵阳市北塔区田江街道:何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