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贡山下,警民共绘“枫”景画卷
发布时间:2025-10-23 15:11:4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片马边境派出所谱写新时代“枫桥经验”边境实践
十月,怒江州泸水市片马镇,秋风送爽,绿意漫山。晨露轻缀草尖,映照着初升的朝阳。田间地头,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与远山静默相映,勾勒出一幅安宁和谐的边陲画卷。在这里,各族群众比邻而居、守望相助,脸上写满踏实与从容。
这幅生机盎然、安居乐业的景象背后,离不开一支始终坚守的忠诚力量——片马边境派出所的全体民警辅警。作为泸水平安边境建设的主力军、服务口岸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他们常年扎根一线,深耕“田间警务”,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种子,播撒在边境的每一寸土地上。警务围绕民生转,平安融入日常中,他们为边境社会的稳定与地方的繁荣注入了坚实而温暖的“平安动能”。
用赤诚之心,织密边境“平安网”
片马镇,静卧于高黎贡山怀抱中的边境小城,拥有64.44公里的边境线和繁忙的省级口岸,更承载着深厚的红色记忆。
走进片马村,景颇广场视野开阔,边境风情尽收眼底。独具民族特色的民居井然排列,路边停靠着各地车辆,“民宿”招牌随处可见,透露着这里的活力与开放。“前方就是国门,沿路26公里可达中缅田园风光景区。”“进出片马雨季路滑,请谨慎驾驶!”随着口岸贸易与旅游业发展,片马正吸引越来越多探寻边境风情的目光。
面对日益增多的流动人口,片马边境派出所积极构建警民互助体系,不断夯实群防群治根基。“我们联动镇党委、政府及各涉边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并坚持‘一村一亮点、一村一特色’,完善群防群治机制,”所长杨海润介绍,“我们牵头组建了网格化管理队伍和‘然门然’义警队等力量,形成了‘放牛即巡逻、种地亦站岗’的边境治理新格局,共同筑起了一道坚实的边境防线。”
解群众所困,守好为民“责任田”
在古浪村的中缅田园风光观景台,界河小江奔流不息,两岸稻田阡陌纵横,生机勃勃。雨雾滋润之下,连片玉米地秋意葱茏,承载着边民生活的希望。
古浪坝组地处山区,村民多以种植为生。民警周洪在走访中了解到,村民胡静家种植的玉米已成熟,却因缺乏劳动力,收割成了难题。得知情况后,周洪立即带领警务室辅警赶到田里,开展助农收割。
次日清晨,周洪带着警务室辅警直奔玉米地。警服上的国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们穿梭在枯黄的玉米植株间,动作娴熟地采摘玉米。周洪背着大竹筐,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田埂上前行,竹筐里的玉米越堆越高,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浸湿了警服的后背,却没让他停下片刻。有的负责采摘,有的协助装袋,有的将装满玉米的竹筐扛上农用三轮车……金黄的玉米地里,警民同心、干劲十足,成为这片田园中最温暖的风景。
“周警官,歇会儿喝口水吧!”胡静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心疼地递过水壶。“没事大姐,咱们赶紧把玉米收完,不能让您的辛苦白费!”周洪擦了擦汗,又弯腰钻进了玉米地。
青山为证,田间的警民身影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从玉米地到三轮车,从田间到院落,周洪和辅警们用双手将一颗颗玉米“护送”回家。当最后一筐玉米被稳稳地装入袋中,胡静眼眶湿润:“多亏了你们,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你们真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啊!”
促民族团结,绘就最美“同心圆”
“爷爷,您常上街卖农产品,挣来的钱要及时存好。要是接到陌生电话,自称是公检法要求转账的,千万不能信,那是诈骗!”民警黄荣盛一边耐心讲解,一边帮老人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用心守护百姓的“钱袋子”。
2012年入伍,2019年转改为移民管理警察,黄荣盛的青春始终围绕着这片土地。“就地转改,我无怨无悔。这十几年,我圆了两个梦:军旅梦和警察梦。”初到社区岗位,为尽快熟悉情况,他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走遍了片马村的每家每户。
“他们总是这么热心,换来我们的安心。”村民科则望着顺利完成秋收的庄稼,向黄荣盛竖起大拇指。“我韧带受伤要外出手术,眼看庄稼要烂在地里,多亏了你们!派出所的服务真是太周到了。”她连声道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只要百姓找上门,就没有不归我管的事。”在黄荣盛看来,基层派出所处理的虽多是琐碎小事,但正是这些“小案件、小纠纷、小事情”,连缀起千家万户的安宁。只要群众有需要,他和同事们奔走的脚步,就永远不会停歇。(和莎、片马边境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