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那个拖拉的我! | 南昌现代外国语象湖学校开展行为习惯主题教育

发布时间:2025-10-24 10:13:0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明天再开始吧”

“就玩五分钟,然后写作业”

“最后赶工应该来得及”

这些内心独白是否似曾相识?当截止日期临近,当任务堆积如山,我们是否曾在心里暗暗发誓:下次一定要早点开始?

2025年10月17日,南昌现代外国语象湖学校小学部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行为习惯主题教育——“战胜拖延症”,带领同学们一起揭开拖延背后的心理谜题,寻找高效学习的金钥匙。

认识拖延:我们为何总是一拖再拖?班会上,老师们首先带领大家探讨了拖延的根源。“原来,拖延不只是‘懒’,而是我们在面对压力时的某种心理保护机制。”同学们感慨道。老师们分享道:“拖延的本质,是对任务的恐惧和回避。它像是一个心理舒适区,让我们暂时逃离压力,却让问题越积越多。”它不仅影响当下的学业表现,更可能通过“行为-认知-习惯”的路径,塑造消极的自我认知和低效的生活模式。早期干预能有效改善拖延,能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掌控”,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战胜拖延:我们一起这样做

1.番茄工作法实战:“25分钟专注学习+5分钟休息”,同学们现场体验了这个经典方法。张同学惊喜地发现:“原来25分钟我可以完成这么多事情!”

2.任务分解技巧:把大任务拆分成小步骤,让每个目标都变得具体可行。“写一篇作文”变成了“确定主题-列提纲-写开头-完成第一段...”,压力顿时减轻了许多。

3.同伴监督制度:班级成立了“战拖小组”,同学们两两结对,互相督促任务完成情况。彼此鼓励,共同进步。

4.设立奖励机制:完成任务后的小奖励,让努力变得更有期待。一顿美食、一集电视剧、半小时游戏时间...适当的自我奖励让动力持续。

班会金句:

“拖延偷走的不仅是时间,还有人生的可能性。”

“开始行动的最佳时机是昨天,其次是现在。”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先做起来,你就已经赢了90%的人。”

(南昌现代外国语象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