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群众幸福 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10-24 10:54:5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乡村宜居与否,是群众最关心的“身边事”,也是衡量乡村振兴成色的“关键尺”;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托育服务供给,更是当前家庭关切的“心头事”。近年来,萍乡市上栗县财政局始终将解决这两类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核心,锚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精准发力。如今,随着村庄整治建设、生育支持、教育减负等民生工程相继落地,47个自然村组实现“旧貌换新颜”,财政资金的“活水”正源源不断注入乡村大地,为上栗县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稳稳托起群众的幸福生活。

精准施策,筑牢民生保障网

上栗县积极响应三孩生育政策,切实减轻家庭育儿负担。在全县医疗机构生育三孩的适龄妇女,可按10000元/人的标准获得孕期、产期、产后及儿童保健服务。县财政为此预算300万元,目前已拨付资金296万元。

同时,确定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桐木镇中心卫生院为定点助产机构,为819名三孩孕产妇及婴幼儿建立专属档案,提供孕检、分娩、产后康复、儿童保健等全流程医疗服务,全方位保障母婴健康。

此外,根据《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财政厅关于做好我省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上栗县还为全县96所公办、民办幼儿园的3785名大班学前孩童,减免保育教育费548.705万元,有效减轻了家庭的教育支出压力。

为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上栗县年初预算400万元用于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补贴,支持全县有条件的社区新建、改扩建嵌入式托育服务设施,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服务。

目前,上栗镇滨河社区托幼机构已通过市级审核,该机构可使用面积600平方米,批准托位数50个,主体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部分设施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初步具备运营条件。县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管理中心还将不定期上门提供保健及疾病预防指导。

环境蝶变,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现在村里不仅修了休闲广场,垃圾也有人定期上门收,不少村民还在自家院子里种上了花花草草,环境跟城里的小区一样干净整洁!"走进赤山镇黄花村,村民李大妈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正是上栗县村庄整治建设工程惠及群众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上栗县以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在全县47个自然村组同步推进"美丽庭院"整治建设及村庄环境长效管护专项行动。为保障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县财政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保障作用,根据不同村组的基础条件和实际需求,精准投入141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村组道路硬化、污水管网铺设、公共厕所建设、绿化景观打造等基础设施项目,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截至目前,47个村庄整治建设点已全部完工,其中33个点进入审计结算阶段。工程实施后,各项目点基础设施全面完善,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成功创建美丽宜居乡镇1个,赤山镇黄花村、桐木镇桐木村等美丽宜居村庄18个,以及美丽宜居庭院3292个。

"以前村里'脏乱差'是常态,现在'洁净美'成了标配,不仅住得舒服,还吸引了不少游客来村里采摘、打卡,村民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桐木村村委会主任兴奋地介绍道。

持续发力,财政托举群众“幸福指数”

"乡村环境美不美,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也是财政工作必须扛起的责任。"上栗县财政局主要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县财政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支出占比长期稳定在75%以上。在生育支持、人居环境改善、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近三年来已累计投入9668.1万元,切实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用财政"真金白银"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从生育政策的贴心保障,到学前教育的费用减免,再到人居环境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华丽转身,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不仅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更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未来,上栗县财政局将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让财政"活水"持续滋养乡村大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坚实的财政保障。(孙玲、彭姜、上栗县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