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城头初级中学活力跃动校园,阳光赋能成长

发布时间:2025-10-24 13:28:0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在“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连云港市城头初级中学积极响应“2·15专项行动”号召,将其与常规大课间活动深度融合、系统规划,打造充满活力、阳光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如今,大课间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为学生强健体魄、涵养品格的重要平台。

筑牢体育支撑,建立“三维一体”保障体系

为有序、有效开展大课间活动,学校从制度、时间、空间三个维度着手,构建起“三维一体”的保障体系,为学生日常运动提供坚实支撑。制度层面上,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校长统领、德育处与教务处协同、体育组主导、班主任落实、全员参与”的管理网络,确保工作推进有章可循、责任到人。

时间规划上,每天上、下午安排不少于2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与课后服务时段、“15分钟”课间活动、体育与健康课程形成互补,不仅保障“每天运动两小时”的刚性要求不被挤占,更让学生在不同时段都能获得适宜的锻炼机会,整体提升运动质量。

面对场地资源有限的现实问题,学校最大化挖掘校园空间潜力,在空地标记立定跳远格线,开发对场地要求较低的室内微运动。即便在恶劣天气,学生仍能进行有效活动,真正实现“运动不停歇”。

特色引领创新,打造“一校多品”活动矩阵

为避免大课间活动流于形式,学校在内容与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阳光律动”品牌,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让不同学段、不同兴趣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大课间活动“套餐化”与“动态化”是一大亮点。基础套餐全员参与,眼保健操、广播体操作为规定动作,帮助学生缓解视力疲劳、锻炼基础体能;特色套餐凸显个性化,设置“特色活动自选”,如七年级以跳绳为主,中高年级则开展微足球、篮球操等;体育组还定期引入健身操、啦啦操等流行运动,组织班级、年级间的展示与比赛,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与竞争性。

学校注重碎片化时间的有效利用,推行“15分钟”课间“微运动”与“放松式”,倡导“离座”文化,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远眺绿色,放松眼部;在教室与走廊张贴“课间15分钟微运动建议”海报,提供走廊深蹲、窗前伸展等简单有趣的活动指南,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

凝聚多方合力,构建“全员育人”工作格局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凝聚“学校主导、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育人合力,学校首先要求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头参与大课间活动;加强对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的专题培训,提升其活动组织、安全防护及运动指导能力,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其次,将“每天运动两小时”的理念从校内延伸至家庭、社区,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等途径,引导家长充分认识运动对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鼓励家长开展亲子运动,在假期带领孩子进行户外活动,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健康促进模式。

自“2·15专项行动”与大课间工作深度融合开展以来,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在运动中增强体质,近视率、肥胖率上升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优良率稳步上升;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学会协作与包容,在竞技比拼中培养规则意识与拼搏精神,校园处处洋溢着阳光、乐观、健康的氛围。

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连云港市城头初级中学将持续探索体育与学科融合的“体育+”模式,开发更多具有科学性、趣味性、选择性的课间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阳光运动中享受乐趣、全面发展,让激情与欢笑永远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