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执护淮”暖企行动:法院一个“两全之策”,救活一家“专精特新”

发布时间:2025-10-27 09:14:3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我们并非不想偿还欠款,实在是公司刚刚起步,资金一时周转不开了。”在谈话中,企业法人小吕向淮安区法院执行法官解释道。他所经营的某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专精特新”苗子企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然而因一时资金周转出现困难,未能及时支付工人工资,故而被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立案后,法官对这家企业开展了经济影响评估。执行法官认为,不能仅仅着眼于案件本身,还需评估执行措施是否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经过实地走访,执行团队了解到,小吕的这家公司,主要是由于前期投入过大,致使资金链暂时紧张。更为关键的是,小吕主动向法院出示了多份新签订的订单合同,以此证明企业具备持续经营的能力。

“法官,请给我们一些时间!等这批订单的货款回笼,我们保证分批偿还!”小吕语气坚定地说道。

是选择“杀鸡取卵”,还是“放水养鱼”?面对这家有履行意愿、有发展前景,只是暂时陷入困境的企业,执行法官选择了后者。经过多次沟通协调,人社局与工人们了解了企业的实际困难,最终同意了分期支付的方案,双方达成了执行和解。

和解达成后,如何既能保障还款计划得以落实,又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呢?执行法官提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在依法划转部分账户资金以保障工人权益之后,法院果断解冻了企业的基本户等核心账户,使公司能够继续支付货款、发放工资。同时,要求企业将后续执行款按期汇入法院指定的监管账户。

“这就如同为企业系上了‘安全带’,既能防止其失控,又不影响其前行。”执行法官形象地比喻道。果然,获得喘息空间的企业迅速恢复了活力,按计划付清了所有款项,案件得以圆满执结。

今年以来,淮安区法院创新推出"锐执护淮-与企同行"机制,通过诉讼保全、信用修复、纠纷调解等六个方面的"6+"服务,在依法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同时,对诚信经营但暂时困难的企业实施精准帮扶,实现权益保障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切实解决企业涉执难题。同时建立诚信企业"白名单",推出九项惠企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淮安区法院: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