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进企问需,精准护航“水中人参”
发布时间:2025-10-27 14:26:2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咱这芡实,从水塘里采收,到加工,再卖到全国,这整个环节里,有没有遇到过合同纠纷?或者在土地流转上有什么搞不明白的法律问题?”10月21日上午,在淮安区车桥镇的一家芡实加工企业里,淮安区法院的干警走进了生产车间,与企业负责人拉起了家常。

这次走访,正是区法院为了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护航全市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主动将司法服务送到企业的生动一幕。
车桥镇,是有名的“芡实之乡”。这里河网密布,水质优良,产出的芡实颗粒饱满、口感软糯,被誉为“水中人参”,是当地带动农民增收的“黄金产业”。从最初的塘口承包、土地流转,到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再到后期的加工、销售和品牌保护,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为了精准护航这个特色产业,区法院可是下了“绣花功夫”。他们建立了法官与生态农业项目企业的对接联络机制,为像这样的农产品企业设置了“签约法官”。这次来访的法官团队,就是企业的“专属法律顾问”。
“农户送来的产品规格不符合标准怎么办?我们采购包装盒,对方延迟交货怎么追责?这些以前都得自己琢磨,现在可以直接问‘签约法官’,心里踏实多了!”企业负责人高兴地说。

走访中,干警还开展了“益企行”法治体检。他们拿着精心制作的《生态农业企业常见法律问题体检卡》,一边询问企业的经营状况,一边对照检查。
“我们在审查合同时发现,你们和一些电商平台签订的销售协议里,关于发货时限和违约责任的条款可能存在风险。”法官指着体检卡上的一项提示说道。随后,他们以法律风险提示书的形式,现场为企业开出了一份“法律处方”,推动企业尽早堵塞经营管理漏洞。
下一步,淮安区法院将持续服务保障生态农业发展,为车桥的“水中人参”产业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全市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的司法力量。(供稿:淮安区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