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绿色发展底色 谱写矿山生态新篇
发布时间:2025-10-27 14:53:4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矿业领域的绿色发展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全南县自然资源局坚决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县域矿产资源实际与生态功能区定位,将绿色矿山建设作为推动矿业转型升级、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的重要抓手,系统谋划、持续发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全县4个生产矿山中,大吉山钨矿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官山钨矿、石磊青龙山萤石矿获评省级绿色矿山称号,绿色矿山建成率位居全市前列,为全县矿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绿色根基。
提高站位,系统谋划,绘就绿色矿山建设“路线图”
推动绿色矿山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需有顶层设计与持续推动的决心。我局深刻认识到,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不仅是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矿产资源管理要求的政治责任,也是实现我县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对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期盼的积极回应。为此,我们坚持规划引领,将绿色矿山建设要求融入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矿业权设置、日常监管等各个环节。通过明确目标任务、建设标准和时间节点,引导矿山企业从“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建、标准引领、社会监督的协同推进机制。
精准施策,典型引路,打造绿色矿山建设“示范田”
绿色矿山建设涉及矿区环境、资源开采、资源综合利用、绿色低碳、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科技创新与规范管理等多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工作中,我们注重分类指导、因矿施策。对于大吉山钨矿这样的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老矿山,重点支持其加大技改投入,采用先进采选工艺,提高资源回收率,规范废石、废水、尾矿的处理与循环利用,并对历史遗留的矿区环境问题进行系统性整治,最终成功跻身国家级绿色矿山行列,为老矿山转型树立了标杆。对于官山钨矿、石磊青龙山萤石矿等矿山,则着重引导其在规范开采、矿区美化、粉尘噪声控制、数字化矿山建设等方面下功夫,达到了省级绿色矿山标准。通过培育和树立这些先进典型,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有效带动了全县矿业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强化监管,压实责任,筑牢绿色矿山建设“压舱石”
建设绿色矿山,关键在于落实矿山企业的主体责任。我局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将绿色矿山建设要求贯穿于矿业权出让、延续、变更和日常巡查、年度检查的全过程。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督促企业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同时,加强与生态环境、水利、林业等部门的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对不符合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或生态环境问题的矿山,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倒逼企业履行责任,确保绿色矿山建设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展望未来,久久为功,迈向矿业绿色发展“新征程”
虽然全南县绿色矿山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当前,部分矿山企业的绿色发展理念仍需深化,技术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矿区与周边社区的和谐共建机制尚需完善。下一步,全南县自然资源局将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一是坚持标准不降,持续巩固建设成果。对已建成的绿色矿山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后期管护与监督,确保其持续符合标准,防止问题反弹。二是坚持扩面提质,推动全面绿色转型。鼓励和支持所有在产矿山对标先进,加快绿色化改造进程。在新设矿业权时,将绿色矿山建设要求作为前置条件。三是坚持创新驱动,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应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四是坚持共建共享,促进矿地和谐发展。探索建立矿山企业与地方社区的有效沟通协调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地方发展和民生改善,实现资源开发效益与社区发展的共赢。
绿色矿山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南县自然资源局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深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努力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统一,为描绘好新时代全南高质量发展画卷增添更加靓丽的生态底色!
(全南县自然资源局:陈利民、钟智鹏、吴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