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花茶加工技术创新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发布时间:2025-10-28 09:22:1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花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市场的推动下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花茶市场规模已达320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达 15%,预计 2025年将突破 400亿元。

在此背景下,柑橘花茶加工技术的创新不仅丰富了花茶品类,也为传统柑橘产业注入新活力。西南大学柑橘研究所王珺团队研发的“花香包埋后窨制”专利技术,通过科学利用柑橘花资源,实现了从原料浪费到高值转化的突破,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行路径。

产业背景与技术研发动因

柑橘产业作为我国南方地区农业的支柱,长期面临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及政策调整等多重挑战。2023年中国柑橘产量 6433.8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 32.5%。然而,供需失衡导致周期性滞销,果农收益不稳定。加之退果还粮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压缩了果园经营空间。传统柑橘产业依赖鲜果销售,附加值低,难以应对市场波动。

针对上述问题,王珺团队转变思路,将加工环节前移至产中阶段,聚焦柑橘花这一未被充分利用的废弃资源。柑橘花是柑橘种植中的阶段性产物,香味轻淡纤巧,具有安抚情绪、缓解疲劳等功效。成年柑橘树花期约有 1 -3万朵花,坐果率不足 5%,大量花朵最终脱落未能形成有效产出,其开发潜力长期未被重视。

团队历时多年,完成了柑橘花茶的小试、中试生产及工艺优化。通过筛选柚花、柠檬花、杂柑花和脐橙花等不同花型,结合受众反馈优化配比,初步探索了柑橘植物性原料加工的可行性。研究发现,柑橘花在花茶领域具有独特时序优势:柚、橙、柑、桔类的春花期在4月,秋花期在 11月,柠檬和金柑类则多季开花,与栀子花、茉莉花的花期有效间隔,充足且较长的花期可填补花茶加工的原料空档,应用潜力广阔。这一阶段的研究为后续技术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创新与科研成果突破

团队通过电子鼻、电子舌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发现,柚花绿茶相较于普通绿茶,香气复杂度与滋味层次显著提升。具体表现为挥发性物质总量增加,关键呈香物质如芳樟醇、橙花叔醇等对花香贡

献突出;同时游离氨基酸含量升高,尤其是茶氨酸与谷氨酸的富集增强了鲜味与回甘。分子对接分析进一步揭示,7种从柚花迁移至绿茶的挥发性化合物可通过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强化鲜味感知。该项研究从分子层面阐释了“花香增韵、鲜味强化”的协同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于 2025年 7月发表于食品领域一区 Top期刊《Food Chemistry:X》。

在此基础上,团队取得核心成果“花香包埋后窨”专利技术(专利号:ZL2021108416458、ZL2021108417592)。该技术通过包埋与窨制工艺实现柑橘花香气的有效转移与固定,克服了传统花茶窨制依赖人工经验的局限,提升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与产品稳定性。2024年 5月以来,团队陆续开发出柚花绿茶、柠檬花白茶和柑橘花红茶,组合成国内首创的“芸香花茶”礼盒产品。经(SGS)检测,其各项农残指标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2024年 11月,团队突破柑橘春花加工局限,开发出柑橘秋花促收技术,实现一年两季花源供应。同年 12月,在奉节县委、县政府及奉节脐橙产业发展中心支持下,基于奉节两大地理标志产品(奉节脐橙、香山贡茶)定制开发的奉节脐橙花茶产品亮相中国柑橘学会 2024学术年会。2025年 5月,奉节脐橙花茶小罐礼盒装正式上市,产品线扩展至柑橘属全品类花茶,体现了技术的普适性与创新活力。

产业应用与经济社会效益

“花香包埋后窨制”技术已产生显著经济效益。实验数据表明,通过科学疏花,每亩柑橘园可采摘约 20斤柑橘鲜花(柚花可达40斤),

增效400 -800元/亩。经营困难果园如实现花期全利用,收益可提升5倍,远高于 2022年全国柑类每亩净利润 2110.52元、橘类 844.72元的水平。该技术同时提升茶叶综合经济效益 15%,每亩增效约 1000元。花期全利用还可节约农药、施肥、采果等管理成本,助力果农应对市场波动。

该技术推动了柑橘产业链价值重构。通过开发柑橘花茶、饮品基料、芳香疗愈等高附加值产品,产业从“鲜果销售”单核模式转向“花果双核驱动+深加工”模式,形成种植、采收、加工、营销一体化布局。结合农旅融合,可开发观光茶园、DIY体验等项目,提升产业附加值。团队成果获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创新设计大赛优秀奖,并指导大学生双创项目获奖,展现产学研结合的示范效应。

花茶加工技术于 2024年入选西南大学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橙花茶开发作为精深加工的延链补链行动,于2025年被列入重庆市奉节脐橙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 -2027年)。团队还积极与重庆云阳、贵州黔南、四川宜宾、江西赣州、云南玉溪等地推进技术转化合作。

未来,团队计划围绕柑橘花特色育种、花期绿色防控、等级评定、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功能性与安全性等关键领域开展研究,构建柑橘花综合利用体系,推动产业链标准化发展。通过建设核心示范基地,辐射长江流域主产区,并拓展东南亚、日韩、欧美等国际市场。

柑橘花茶加工技术的创新,不仅有效缓解资源浪费和产业同质化问题,也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力。这一成果体现了产学研协同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有望成为中国特色茶产业的新增长极。(西南大学柑橘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