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赋能人才强院:公立医院人力资源思政工作与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协同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5-10-29 09:05:2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在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作为保障人民健康的核心力量,正面临人才结构失衡、学科发展动能不足等深层挑战。某三甲医院近三年人才流失率达12%,其中高级职称医师占比超60%,这一数据折射出传统管理模式在人才保留与梯队建设中的困境。如何通过党建引领构建人力资源与学科发展的协同机制,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

一、价值融合:构建思政工作与人才战略的共生体系

某省级医院创新实施“双螺旋”培养机制,将思政目标与人才发展指标同步纳入医院五年规划。通过建立“党员示范岗+学科带头人”双轨培养路径,实现党建平台与科研平台的资源互通。该院心血管内科党支部将主题党日活动与疑难病例研讨结合,既强化了党员医者的责任意识,又催生了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方案。这种将政治引领融入专业发展的模式,使青年医师在参与健康扶贫等公益项目中锤炼医德,在科研攻关中践行初心。

二、机制创新:打造全周期人才成长生态链

针对青年人才断层问题,某中医医院启动“杏林幼苗”培育计划,构建“选苗-育苗-壮苗”闭环系统。在招聘环节增设“医者初心”情景模拟考核,通过医患沟通场景测试应聘者的人文素养;在培养阶段推行“双导师制”,由党员专家担任思政导师,定期开展“红色病历”研讨活动,将抗疫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临床教学。该院数据显示,经过系统培养的青年医师在医德考评优秀率提升35%,科研课题申报量增长2.1倍。

三、文化赋能:塑造有温度的人才发展环境

某儿童医院打造的“暖医工程”值得借鉴。通过建立“心灵氧吧”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党员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职业倦怠干预工作坊。在绩效改革中,该院创新设置“医患温度指数”,将患者满意度、同事互评等柔性指标纳入考核体系。这种文化浸润使人才留存率提升至89%,更催生了“微笑护理”等优质服务品牌。当物质激励遭遇天花板时,文化认同正成为黏合人才的核心力量。

四、数字赋能:构建智慧化人才管理平台

面对大型医院复杂的人力资源图谱,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开发“人才数字画像”系统。通过整合思政档案、科研数据、教学评价等信息,生成动态人才发展雷达图。该系统不仅实现人才梯队建设的预警监测,更在抗疫期间精准匹配专业力量,完成137人次应急医疗队组建。当传统管理遭遇效率瓶颈时,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人才管理的底层逻辑。

站在“十四五”规划的新起点,公立医院亟需打破“就党建谈党建”“就人事谈人事”的思维定式。通过构建思政工作与学科人才建设的价值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人才竞争优势,方能在健康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中,锻造一支“医心向党、医术过硬、医德高尚”的卫生健康铁军。这种融合创新,不仅关乎单个机构的兴衰,更将重塑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格局。(巩义市人民医院:白露)